第404章 君臣密議〔下〕
萬籟俱寂。
巨大的汗王宮殿一片死寂,只有角落里的火盆偶爾傳出噼啪作響,給冰冷如冰的殿堂增添一絲暖意。
如果是在幾年前,聽到后方安定的消息,皇太極必定欣喜若狂,著手籌備攻伐明庭的各項事宜。
然而,在錦州城外連續(xù)數(shù)次遭遇挫敗后,他對明庭的態(tài)度悄然發(fā)生了微妙變化。
皇太極突然意識到,原先看似虛弱的明庭似乎仍是那個不可戰(zhàn)勝的巨獸,擁有源源不斷的“猛將”和扭轉乾坤的遼東巡撫。
“寒冬將至,朝鮮答應提供的數(shù)千副羊毛甲胄是否已經兌現(xiàn)?”
片刻后,皇太極略微僵硬的身體微微搖晃,如同金屬般粗糙的聲音在宮殿中回蕩。
自萬歷末年以來,這片遼東的土地變得更加寒冷,即便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建州女真,每年都有不少孩童被凍死。
特別是今年戰(zhàn)事不順,大軍在錦州城外屢遭敗績,國內原本有限的糧食儲備更加捉襟見肘...
在這神秘的大陸上,大可汗李倧昔日承諾的魔法護甲如今顯得至關重要。聽到這話,吉爾哈朗和范文程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暗自一沉,臉上顯露出一絲微妙的困擾。
春季,他們在征服奇幻國度朝鮮的戰(zhàn)役中凱旋而歸,為了制衡野心勃勃的二王子阿敏,大可汗皇太極特意將戰(zhàn)后事宜交給這兩位親信處理。然而,由于中原帝國的王位更替,整個汗國忙于鞏固在錦州的防線,地處偏遠的朝鮮便被他們遺忘在角落。
朝鮮大可汗李倧所謂的"誠意"——承諾的數(shù)千套魔法護甲,此刻已成為空談。若非皇太極舊事重提,這兩人早已將此事拋諸腦后。
"哼!"
身為皇太極的首席心腹,吉爾哈朗自幼由先祖努爾哈赤撫養(yǎng)長大,與皇太極一同在魔法森林中磨礪,彼此的了解深入骨髓。他看到吉爾哈朗的困擾,怎會不清楚那些護甲已是鏡花水月。
"傳我汗令,命豪格帶領正白旗戰(zhàn)士立即駐扎鴨綠江邊,命令朝鮮大可汗李倧交出魔法護甲!"
"否則,待來年春風吹起,便是我八旗勇士踏平漢城之日!"
短暫的沉默后,皇太極迅速構思對策,他的目光犀利地投向東方,語氣中滿是對朝鮮的輕蔑。
與仍存威嚴的中原帝國不同,偏安一隅的朝鮮不僅貧瘠,士兵的戰(zhàn)斗力更是微不足道。就在去年春天,阿敏王子率領鑲藍旗和鑲白旗的兩萬精兵,跨越鴨綠江,僅用兩天時間便攻陷了朝鮮要塞義州,全殲守軍。
隨后,大金勇士如猛獸般勢不可擋,短短半月之內便兵臨朝鮮的"王京"城下。如果不是大金人口稀少,無力管理這片廣闊的土地,加上中原大軍在主戰(zhàn)場虎視眈眈,那延續(xù)兩百多年的"李氏王朝"恐怕已在大金的鐵蹄下終結。
因此,在大金的國度里,從上至下無人把朝鮮放在眼里,數(shù)十萬被帶回遼東的"朝鮮俘虜"也被忽視,他們的地位甚至不如唯唯諾諾的"漢人仆役"。
所以,皇太極深信,只要大金勇士出現(xiàn)在鴨綠江畔,展示出整裝待發(fā)的姿態(tài),對岸那些膽小的朝鮮人就會心驚膽戰(zhàn)地獻上早已答應的魔法護甲。
"是,大汗。"
見皇太極并未責怪他們的"失職",吉爾哈朗和范文程默契地躬身應答,同時暗暗松了口氣。大汗近來的地位看似搖搖欲墜,他們確實害怕不滿會轉嫁到自己頭上。
"蒙古那邊有何消息?"
"他們是否愿意加入我們大金,共同征戰(zhàn)?"
...
不久,坐鎮(zhèn)王座的太宗皇太極仿佛洞察了某種神秘預兆,驟然轉變話題,面容首次籠上一層深沉的凝霜。
如今的明朝倚仗著堅不可摧的“魔晶防線”已穩(wěn)固根基,大金短期內恐難以取勝。
更令人憂慮的是,那些向明朝“效忠”的遼東將門家族亦成為棘手的問題,明朝已經初步具備了夜戰(zhàn)的力量。
如此持續(xù)下去,大金必將因兩國“魔力”差距的日益懸殊,被步步緊逼,正面戰(zhàn)場的失勢將無法避免。
到那時,等待建州女真的,將是名副其實的“天翻地覆”。
“大汗明察……”面對關乎國家命運的議題,濟爾哈朗和范文程神色肅穆,交換了一個默契的眼神,最終由濟爾哈朗向前一步,拱手稟告:“蒙古各部皆愿為我大金讓出征途。”
“但除了科爾沁部,其余部落都在敷衍,不愿真心派兵,最多派出少量兵馬做做樣子。”
一個月前,大汗曾派遣胞弟多鐸格赴漠南蒙古各部傳達旨意,召集首領于沈水城共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