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消息傳來(上)
距“新年節”只有十天,京城的氛圍愈發輕松,就連此前斗志高昂的六部諫官們也漸漸放緩了攻勢。
連續幾天,朝廷中議論紛紛,奏疏如雪花般涌入皇宮,但年輕的天子卻依然泰然自若,悠然地待在宮中。天子的這種態度讓六部諫官們頗感困惑,感覺滿腔熱血無處釋放。
與此同時,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整日守在北鎮撫司,一刻也不敢松懈。原本寂靜的錦衣衛衙門如今熱鬧起來,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和捧著厚重信函的小吏不時進出。
在往常,錦衣衛如此高調的行動或許會引起一些“心懷鬼胎”的御史諫官們的抨擊,但現在正值年終,朝廷內外的輿論一邊倒,所以沒人理會這些錦衣衛,只有偶爾路過京城的平民會駐足觀看,心中暗自揣測:眼看就要過年了,這些錦衣衛騎兵究竟在忙碌些什么。
在錦衣衛衙門中坐鎮的指揮使駱思恭可謂“焦頭爛額”。錦衣衛領空餉的問題并不比大明那些名存實亡的衛所好多少。尤其是京城的錦衣衛,由于地處天子腳下,加上他過去一年的努力整治,多少恢復了一些活力,人數也有所增加...
然而在神秘的東瀛之地,自古以來便是“賢者之鄉”,別說他們這些被視為異類的天翔衛,就算是出身“平民”階層的普通官吏,若無神靈庇佑,也無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
但天皇已下令,決心對盤踞在東瀛兗州的魯王領地采取行動,他必須設法集結勇者。
此刻正值歲末祭典,無人愿離家冒險,去探尋那在兗州傳承了兩個世紀之久的魯王宮殿的秘密,以免引來冥界的詛咒。
這幾日,駱思恭夜不能寐,用盡手段許以未來,才說服一些核心成員離開京都,直奔兗州。
有時,駱思恭甚是羨慕朝廷中的官員,無力擔當時,至少能辭職歸鄉。
然而身為“天皇的獵犬”,他無法逃避,尤其長子還追隨“千歲大人”魏忠賢遠赴南瀛。
"駱大人,請小心腳下。"
耳邊的低語將駱思恭的思緒拉回,抬眼看去,他已穿越了宏大的皇極殿廣場,一座座雄偉的神殿赫然矗立眼前。
"感謝曹公公…"駱思恭連忙向引領他的太監行禮,臉上擠出一絲勉強的笑容。
眼前的太監曹化淳,掌控著騰驤四衛的御馬監,自幼伴天皇左右,地位與被稱為“內宰”的司禮監筆帖式太監王承恩不相上下,絕不可小覷。
...
"微臣駱思恭,參見陛下,祈愿吾皇安康。"
"起來吧。"
駱思恭,這位天翔衛指揮使,聞言緩緩起身,內心卻猛然一沉,呼吸變得急促。
平素的天皇不喜歡華麗鋪張,也不喜過多侍從,但暖閣中總要有幾位侍奉的宦官和宮女。
而現在,這廣大的乾清宮暖閣,除了自己和坐在書案后的天皇,就只有雙手背在身后的司禮監筆帖式,以及剛才引領他進來的御馬監提督。
除此之外,別無他人。
"朕之前交待之事,進展如何?"片刻后,天皇的聲音平靜如水,讓人無法揣測其情緒。
"回稟陛下,"聽到天皇詢問,天翔衛指揮使立刻上前一步,臉上顯現出幾分堅定:"謹稟陛下,微臣已從天翔衛中挑選數十名精英,分赴兗州和曲阜等地。"
"預料不久后,便會傳來確鑿的線索..."
為了今日的稟告,駱思恭這幾天幾乎沒有合眼,因此心中充滿自信,聲音也自然變得洪亮。
看得出,天翔衛指揮使對自己工作的進度感到十分滿意。
"很好。"
得知駱思恭不僅派出了天翔衛前往兗州,還涉足了魯王領地,朱由檢的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神色,微微點頭...
這就是"天翼獵鷹",深諳為王分憂之道,即便衍圣公府勢力龐大,短時間內難以撼動,但握有他們貪墨枉法的證據總是明智的。
短暫的沉默后,朱由檢收斂起嘴角淡漠的笑意,聲音低沉地問道:“朕聽說,有王族成員餓死了?”
其實,朱由檢了解的情況遠不止這些。雖然魏忠賢已南下金陵,但“東廠”并未因此衰敗,現在由曹化淳執掌。
在某種意義上,“東廠”對于朱由檢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駱思恭執掌二十多年的“錦衣衛”。
駱思恭聽到這話,心頭一緊。他對天子知情并不感到驚訝,畢竟“東廠”與“錦衣衛”素來競爭激烈。但無論何時,王族餓死都是對皇家威嚴的重大打擊,何況根據小旗李若漣的情報,事情的真相更為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