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預防勝于治療〔上〕
微風輕拂,如詩如畫。
廣袤的乾清宮暖閣一時陷入靜默,只有宣大總兵堅定有力的話語在空曠中回蕩。
蒙古獸族雖然蠢蠢欲動,卻無大軍集結的痕跡?
理論上,這是值得欣喜的消息,然而在座的臣子們沒有笑容,反而神色更加凝重。
自隆慶和平條約締結以來,草原上的蒙古獸族與大明帝國結束了長達兩百年的對立,雙方開始在經濟和文化上交流互動。
雖然偶爾仍有蒙古部落侵擾邊境的事件,但通常僅限于小規模部落,不再是以往那種動輒數萬兵力的沖突。
這樣的轉變,除了因為朝廷加固長城,以及蒙古獸族戰斗力的衰減,還與大明推行的“互市”政策息息相關。
自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常以此策略“制衡”那些邊遠的游牧民族和割據勢力。
其主要內容便是控制“茶葉”、“鹽引”、“鐵器”等中原特產,這些在邊境地區難以獲取的資源。
多數時候,交易以物易物的形式進行,大明同樣遵循此道。
隆慶和平后,朝廷在大同、張家口、沈陽等地設立了“馬市”,以此與草原上的蒙古獸族交換他們的戰馬。
依靠這種方式,在女真建奴崛起之前,除了大汗“察哈爾部”直屬于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的統治外,大部分部落與大明保持了相對和諧的關系。
然而隨著建州女真的興起,以及遼沈相繼失陷,朝廷與蒙古的聯系漸行漸遠。“林丹巴圖爾”受女真人壓迫,率領部眾西遷,并占領了朝廷原賜予“順義王”,在草原上建造的歸化城。
這座城池位于漠南草原,離大同和宣府都不足三百里。以蒙古騎兵的速度,不出兩日即可兵臨城下。
而身為宣大總兵的楊肇基口中提到的“蒙古獸族暫無調兵跡象”,無疑是指大汗“林丹巴圖爾”。
至于其他的蒙古部落,由于他們領土緊鄰建州女真,朝廷與他們的通信早已基本中斷。
“林丹巴圖爾......”
良久,大明天子略帶沙啞的聲音在暖閣中低沉回響,他的臉上掠過一抹深沉,微微瞇眼,試圖在面前的地圖上找到大同和宣府的位置。
依著他模糊的歷史記憶,他隱約記得皇太極正是在統一漠南蒙古后,在諸多蒙古領袖的擁戴下,正式建立帝國,登基稱帝......
野心勃勃的草原部族蒙古勒金,在幽燕女真征服中央之地,顛覆舊王朝的歷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真是個棘手的問題呢...
"
低沉的嘆息過后,崇禎帝朱由檢的神色更為嚴峻。
盡管歷史記載,林丹巴圖爾最終在青海草原的戰役中敗北,其家眷被送入了皇太極的宮廷,但這并不表示林丹巴圖爾是無能之輩。
他一生在明廷與幽燕女真之間艱難求生,一度統一了遠游蒙古,成為了女真人的心頭大患。
"宣大地區的軍事整頓如何了?
"
稍頃,朱由檢恢復平靜,話題轉向了宣大的現狀。
作為京都的屏障,宣府鎮和大同鎮的兵力在兵籍上僅次于遼東重鎮,擁有十萬之眾。
然而,由于“貿易交換”的存在,這兩座緊鄰蒙古草原的軍事要塞逐漸變得“安逸”起來,麾下兵士的數量和戰力急劇下滑,甚至軍中將領暗地里從事著“非法交易”。
昔日張家口堡的“八大家族商人”便抓住了這個漏洞,逐步壯大,甚至公然將朝廷嚴禁交易的“禁忌之物”賣給幽燕女真。
"陛下,"
宣大總兵楊肇基神色更加凝重,面對眾多官員的注視,恭敬地報告:
"微臣常駐大同,現有兵力五萬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