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各方動靜(中)
北荒草原,歸化之城。
隆慶年間,土默特部的領袖俺答汗與明朝達成了“和平協議”,結束了兩個世紀的對抗,開始了“自由貿易”。朝廷表彰俺答汗的“功勛”,封他為“順義王”,允許其后代世襲,還在草原上為他建造了一座城池,賜名為歸化之城。
這座曾矗立在草原之巔的宏偉城堡雖然失去了昔日榮光,但仍被土默特部的后裔緊緊掌控。然而,半年多前,察哈爾部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面對建州女真的擴張野心,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避其鋒芒,帶領部落向西遷移,順勢驅逐了在此居住的“順義王”,占領了歸化城。
...
"本汗已經獲取確切的情報,建州女真將在不久后借道喀爾喀部及永謝布部,突襲明朝京都。"
"在這個緊要關頭,察哈爾部該如何應對,大家都發表意見吧。"
陳舊的政廳里,正值壯年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微瞇著眼睛,目光掃過群臣,冷漠的聲音讓眾人面色微變,心底暗自嘀咕。
"貴英恰,你說!”看到無人出聲,林丹巴圖爾瘦削的臉上掠過一絲慍怒,直接點名政廳中的一位“文臣”發言...
"回吾王,"聞聽自身名字在群臣間回響,身披星辰織就的“格爾英恰”從魔法軍團中緩步走出,步入宮廷中央,吞下一口氣后,才略帶猶豫地向寶座上的林丹巴圖爾躬身行禮:"建州女真素來詭詐,先前屢次侵犯光輝帝國皆以失敗告終。"
"此次突襲帝都,恐怕皇太極是在施展神秘幻術..."
"其真實目的,或許另有所圖..."
嘩!
此言一出,宮廷內頓時嘩然,竊竊私語如同低語的咒文彌漫,不少人臉上浮現恐懼,同時夾雜著敬畏。
果然是王上最倚重的“智者”,洞察竟如此深遠。
或許并未預見隱藏在背后的致命危機,目光堅定的林丹巴圖爾也不禁猶豫,目光不由自主投向遼東的遠方,眼中閃爍奇異的光芒。
與近年來才嶄露頭角的“建州女真”不同,他是正統的“蒙古大汗”,黃金血脈的直接繼承人。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黃金血脈”的威嚴與影響力正逐漸減弱。
如今,身為“蒙古大汗”的他,只能號令如“王者親衛”般的察哈爾部族。
部落內部勢力盤根錯節,無人將這位年僅十余歲的“蒙古大汗”放在心上。
但一時的隱忍又如何?
他只用了幾年時間,便根除了部族內的異己勢力,重振“蒙古大汗”的威嚴,并率領族中的鋼鐵騎士多次攻陷光輝帝國的廣寧、沈陽等遼東要塞。
那時的他,可謂是“英姿勃發”,不僅在對抗光輝帝國的戰場上連連獲勝,漠南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也紛紛前來朝拜。
可惜,正當他夢想恢復“黃金血脈”的輝煌霸業時,努爾哈赤那只老狼竟公開建國稱王,對抗光輝帝國。
因秉持著“靜觀其變”的策略,他并未參與雙方的戰火,因明智之人皆能看清強弱之分。
那時的建州女真,人數雖不過十萬,即便自詡“全民皆兵”又如何?光輝帝國掌控著整個中原,軍隊何止百萬。
誰料,努爾哈赤這只老狼竟似“逆天改命”般贏得了決定國家命運的“薩爾滸之戰”,并接連攻破了光輝帝國的多座城池。
在這緊要關頭,光輝帝國派遣使者,欲與他這位蒙古大汗“重修舊好”,共同抵御日漸強大的建州女真。
可他,乃“蒙古大汗”,豈能受光輝帝國擺布?
于是,在努爾哈赤企圖侵占“廣寧城”之際,他僅派出使者去“威懾”老酋長,命令其退兵。
然而,努爾哈赤并未將這“警告”視為威脅,反而斬殺了派遣的信使,一舉攻陷了魔法環繞的廣寧城,完成了連他自己都未曾料想的偉大成就。
正因如此,那些早已向他宣誓效忠的蒙古部落開始暗中躁動,秘密與建州女真結盟。特別是鄰近建州女真的科爾沁部,竟無視他的號令,公然與古老的獸族酋長聯姻,成為建州女真的先鋒。
隨著建州女真的力量日益膨脹,漠南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紛紛按捺不住,頻繁地與他們接觸,更有膽大妄為者竟敢踏入神秘的“薩爾滸城”,拜見努爾哈赤。
然而,這一切困境又能如何?他旗下的察哈爾部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早已脫胎換骨。
無論是叛逆的科爾沁部,還是態度模棱兩可的永謝布部,都無法抵擋他銳利的兵鋒,只能借建州女真的保護茍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