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分割光明
“兄長,我們真的要強行攻打龍晶關嗎?”
在空無一人的營帳中,濟爾哈朗悠然就坐,滿腹疑惑地向高座上的皇太極詢問。
說實話,若非皇太極意志堅定,他內心更傾向于避開龍晶關的強大防御,自幽暗森林的南部邊緣穿梭而過,直至喜悅峰口那綿延的光明城墻。此計雖需額外耗費時日,卻能最大限度減少犧牲,避免過早泄露后方大軍的行蹤。
“戰速勝。”
“自我們離開光輝之城至今已有半月余,途中不斷有北方部族的勇士加入,聲勢浩蕩。”
“本酋長懷疑,光明帝國的那位年輕皇帝,恐怕早已得知我們的行蹤。”
未正面回應濟爾哈朗的疑問,體型略顯魁梧的皇太極艱難挺直身軀,雙眼緊緊鎖定前方的魔法地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飄忽。與當初啟程時相比,如今他的大軍已壯大五成以上,僅科爾沁部的汗王奧巴,便率領數萬壯年戰士隨行征戰,這還未計入巴林部、扎魯特部、幽暗森林部族的勇士。
兵力強盛,亦令皇太極的戰略目標悄然發生變化。
當然,驅使皇太極不顧與代善、阿敏等人的爭議,決意強攻龍晶關的根本原因,仍舊是日漸緊迫的“物資補給”危機……
盡管為了這場宿命之戰,幽暗森林深處的汗國已準備多月,傾盡國庫珍藏的糧食,但這漫長征途所消耗的魔晶與靈草,卻遠遠超出了皇太極的預計。
特別是巴林部與扎魯特部這些原本未曾列入計劃的蠻荒部落的加入,更使軍中本已緊張的補給如冬日雪地里的篝火,岌岌可危。
此次隨行的魔晶與靈草,即便竭力計算,也僅能勉強支撐汗國內八旗勇士與草原精靈騎兵一個月的需求。
而歸途所需的補給,至今仍無著落。
面對此情此景,皇太極實難繼續隱匿于暗處,寧愿冒著被光明帝國察覺的風險,也要率先點燃戰火。
否則,不需等到光明帝國出手,聯軍內部便可能因日益嚴重的補給問題而自相殘殺。
一路上,代善與阿敏等掌握實權的貝勒多次向他訴苦,汗國必須擔負起為沿途加入的草原精靈騎兵提供魔晶與靈草的責任。
"龍晶隘口雖為戰略要地,但能容納的兵力極其有限,據密探情報,已被光明帝國放棄,僅有少量哨兵駐守。"
"真正的重兵駐扎于百里之外的光華之門長城。"
當皇太極緩緩揭開軍中不為人知的秘密,一身銀甲的濟爾哈朗亦不由得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為與代善、阿敏等人抗衡,軍中補給問題歷來由他與智者范文程掌管,因此稍作思索,他便理解了皇太極的深遠謀劃。
"光華之門背后便是光明帝國的首都門戶——圣靈關。"
"此役,我們唯有攻克圣靈關,穿越禁衛山脈,直搗光明之城,方能讓光明帝國朝野震驚,從而緩和我們黑曜石王國在幽暗森林面臨的困境。"
與汗國內多數人不同,自幼聰明絕頂的皇太極敏銳察覺到,短短一年間,幽暗森林與光明帝國之間的格局已悄然發生劇變。
在光明帝國小皇帝的"獨斷乾坤"下,原本堅不可摧的"寧靖防線"愈發穩固,任憑他們黑曜石王國傾盡全力,也無法撼動分毫。
更糟糕的是,遠在云夢澤的毛文龍,正率領殘部在一旁虎視眈眈,使他們感到力不從心。
種種跡象表明,若不打破僵局,不出十年,光明帝國便可依靠強大的國力,將他們黑曜石王國步步逼退。
隨著父汗努爾哈赤與建國五杰的相繼離去,汗國內部漸漸顯露出"青黃不接"的危機。
盡管有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等人力挽狂瀾,但八旗勇士的戰力相比追隨先汗征戰南北的老兵,已有明顯下滑。
每當思及于此,皇太極便夜不能寐,經過深思熟慮,他作出了一項大膽決定。
他要將戰火從冰冷的幽暗森林,延伸至防御薄弱的光明之城。
倘若此策得以施展,縱使未能達致"斷首之功",明廷上下亦將惶恐不安,遼東群臣皆受質疑,集結于遼東之地的精兵猛將亦將被迫返京,以固防務。
如此一來,明廷在遼東之實力必將大打折扣,為吾大金爭取更多時日。
"只怕京城小皇帝于居庸關布下雄兵,依托險要,炮火連天,堅不可摧。"
須臾之間,濟爾哈朗輕聲嘆息,面對著皇太極略顯迷茫的眼眸,憂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