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離京
自密云要塞向東行進,穿越百八十里的幽谷,便可抵達薊州鎮守將軍的雄偉駐地——三屯營。自明神宗即位之初,朝廷與漠南草原上的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握手言和,冊封其為“順義王”,從而加深了剩余的蒙古諸部與大明帝國的聯系。
為防范這些草原部落暗藏禍心,朝廷將原先駐守遵化的忠義中衛調遣至三屯營,以固防線。忠義中衛,乃洪武帝所設,轄下有五大千戶衛所,加之三屯營原有五衛所兵力,總兵力在冊人數高達萬人。
縱使歲月侵蝕,大明軍中腐化成風,加之朝廷軍餉遲緩,致使三屯營實際駐軍遠遜于編制定額,但作為薊州鎮守將軍的主基地,其兵力缺失程度相比他處動輒減半,仍顯得較為穩定。
特別是當盧象升榮任薊州鎮守將軍,并獲皇帝御賜的大力支援后,三屯營的兵力短缺現象得以顯著緩解,更是效仿京都禁軍,征召周遭縣邑數千“良家子弟”補充兵員。
因此,此刻的三屯營正處在“戚少?!卑賾鸢賱俸笏从械膸p峰狀態。
薊州鎮守將軍盧象升奉旨前往密云要塞后,此地重任便落在了城中參將劉肇基的肩上。與如今追隨盧象升鎮守密云要塞的何可綱相似,劉肇基亦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曾在天啟年間輔佐尤世威,共赴遼東戰場。
但與赫赫有名的何可綱不同,劉肇基當年僅為一名游擊將軍,因“寧錦大戰”立下赫赫戰功,晉升為薊州參將,自此坐鎮三屯營。
...
夜幕低垂,依托薊州而筑的三屯營,此刻陷入一片漆黑,唯獨城墻上燃燒的數百火盆以及懸掛在夜幕之上的皎潔月亮,帶來一絲光明。
距北城門不遠處的參將府邸中,年屆四旬的劉肇基微微瞇眼,面容凝重,傾聽身旁謀士的匯報。
“回稟大人,今日我軍將士損失慘重,近九百生靈隕落,尤以客家人傷亡最為慘重。更甚者,北城門的防御工事已有部分崩毀...”
鑒于今日戰局不利,本就壓抑的官廳氛圍愈發沉悶。當下得知今日將士傷亡數字后,所有在場的將領臉色愈發陰沉,連高坐首位的劉肇基也皺眉不已,心情沉重。
即便有所預感,他亦未曾想到今日傷亡竟如此之大,幾乎耗損了三屯營現有人馬的十分之一。更令局勢雪上加霜的是,歷經風霜洗禮的城墻,在如此關鍵之時,竟然出現崩塌的險象。
倘若女真雄獅針對此種態勢施以猛攻,將他們軍中的“幽靈之炮”悉數集結,那座早已搖搖欲墜的石墻恐怕只能勉強支撐兩天。
劉肇基深知,石墻一旦崩塌,城內的勇士們,那些尚未經過足夠磨礪的新兵,便會毫無遮掩地暴露于敵前。
而女真人騎乘于野獸之背,射矢如雨,對于這些缺乏實戰的新兵而言,無異于活生生的靶子。
“速將城內的巨巖、古木與金液運至石墻之上,務必抵擋住明日女真雄師的沖擊?!?br/>
不久,劉肇基略帶沙啞的嗓音回蕩在宮殿內,打破了一室的沉重氛圍。
“遵命。”一群面露愁容的將軍們沉重地點了點頭,心中默念,別無他法。
無視身旁的將軍們,劉肇基臉上的血跡仍未干涸,再度閉上雙眸,沉思著對策。
原本以為女真大軍初至,今日的攻勢會是試探為主,然而,劉肇基未料到的是,天光剛現,這些“不速之客”便悍然向三屯堡發起沖擊。
城墻上,許多未經此景的新兵被這陣勢嚇得如木雕泥塑,呆立當場,直至身后將領的厲聲呵斥,才慌亂地點燃城墻上的魔炮。
但時機稍縱即逝,因部分新兵的驚愕,行動迅速的女真騎手轉瞬即至城下事先挖掘的深淵,將隨身攜帶的石塊與泥土拋入其中。
只一瞬間,這些久經沙場的女真戰士便鋪設出兩道勉強可走的通路。
至于城墻后狹窄的護城河流,在他們卓越的騎術下,直接跨躍而過,令人瞠目結舌。
而女真將領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會,派遣了戰車與“幽靈之炮”。
交戰近一個時辰,終歸占據地利的守軍占了上風,借助城墻上的魔炮,將城下的“幽靈之炮”轟得七零八落。
但與此同時,女真大軍也利用“幽靈之炮”對城墻上的士兵造成了巨大創傷,更有英勇的女真戰士借著戰車的掩護,直沖至城門下,與城上的守軍展開對決。
直至夕陽西下,意識到今日難以奏效的女真將領下令撤退,結束這場血戰。
盡管今日迫使城外大軍無功而返,但所有在場的將士都不敢掉以輕心,畢竟誰都清楚,單靠城中這些新兵的微薄力量,難以抵御城外女真人的瘋狂進攻太久。
“主公,我們早已點燃了烽火,向總兵大人請求援軍。”
“屬下相信,總兵大人絕不會袖手旁觀,任由我們陷入絕境?!?br/>
...
"或許碧霞仙境已得知了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