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解試
旁邊有個七品禮部官員看到這一幕,心道這小子是哪家衙內,居然讓禁軍士兵這么區別對待?不過既然檢查得仔細,也就沒有出聲干預。
很快搜身結束,周辛他們就帶著趙駿一路往太常寺后院去,太常寺占地面積其實很大,但架不住來考試的儒生多,沒有那么多屋子,所以每年禮部都要請工部的人幫忙修不少木屋。
這些木屋作為臨時居所,大概占地也就四平米左右,基本就是擺一張占地兩平方米的床,一平方米的桌子,木墻角落有一個馬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允許隨意走動。
趙駿在舉子試選的《孝經》,選這門的人特別少。
概因大宋不像明清那樣,中舉就有免除一定名額徭役賦稅的權力,只能免除自己的徭役和賦稅,所以要想真正發達,就必須考取進士。
而進士經義一般不會考《孝經》,基本只考《春秋》和《禮記》,這兩本書本身內容就超過十萬字,再加上歷朝歷代的大儒注釋、講解之類,字數超過百萬,考試難度極高。
因而一開始如果直奔著進士方向考的考生,是絕不會學什么《孝經》,最多就是把《孝經》背熟,防止后面進士試的時候偶爾出那么一兩條《孝經》的墨經或貼經。
所以這就導致九成九以上的考生都會選擇《春秋》與《禮記》當作第一或者第二考經,那些人被安置在了一個大考場,由專門負責考這方面的官員進行監督。
趙駿則在不少人鄙夷的眼神中,被一路帶到了太常寺后院一個偏僻角落,這里都是考《孝經》的人。
小考場也有小考場的好處,趙駿的位置被安排在太常寺后墻邊上,旁邊就有顆參天大樹,樹蔭遮蔽著木屋,雖是中秋,天氣卻并不寒冷,上午的朝陽灑落,在趙駿木屋前面映射出點點斑駁。
“知司,我們會在附近站崗,周圍巡邏的士兵都是皇城司的禁軍,每年皇城司的兵馬都會被禮部征召來維持考場秩序,所以知司若有事的話,可以吩咐一聲。”
周辛一路把趙駿帶到他的位置上,就恭敬地向他說道:“只是我們的權限不多,除了維持考場紀律以外,最多只能幫考生拿點水喝。”
“沒事,你們去吧。”
趙駿點點頭,他知道貢舉考試只有考場和水由會場安排,包括每天送水都有定額,且為了防止士兵被賄賂,連送水都有官員隨時監視著,他們這些士兵確實沒什么權限。
周辛就奉命離開,趙駿的木屋外留下兩個皇城司士兵,周圍每個木屋都有士兵把守,二十四小時輪班執勤,外面還有人一直巡邏,守衛非常森嚴。
等他們走后,趙駿就把東西扔在了床上,今天并不是考試,他就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木屋外時不時就有新的考生被帶了過來,然后被安排在附近的木屋里,各種雜亂的聲音充斥。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傳來一個驚喜的聲音:“兄臺,沒想到伱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