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
李元昊最近一段日子住在城外的軍營當中,黨項人的軍營很有意思,一頂頂帳篷林立,帳篷外就是草原,士兵們每天放牧。
他們下馬是民,上馬便是軍,跟后來的蒙古民族很像。
此時李元昊正在帳篷里看著地圖,身邊野利遇乞、野利旺榮、楊守素、張元等人陪伴在左右。
天氣雖冷,但帳篷內卻溫暖如春。
李元昊看著地圖上標注的那些點,嘆息道:“這范仲淹不容小覷啊,宋境的鄜延路各條要道,都被他修筑了堡壘,從去年開始,他們就把邊境的人遷走,沿途建立烽火臺,一旦強攻,宋軍必有依仗。”
“陛下,宋人有句俗話說得不好聽,但臣卻覺得很有道理。叫做“只有千日做賊,無有千日防賊”。縱使宋軍再多修堡壘,這樣只知道挨打,卻不出擊,終究是落了下乘。”
旁邊軍師張元說道。
他此時作為李元昊欽定的攻宋軍師,自然要出謀劃策,以博取上進。
李元昊覺得張元說得很有道理,問道:“不錯,朕才是進攻者,宋軍不敢出邊,甚至他們還把邊境的軍隊收縮回去,從土門退到了一百多里外的龍安山,連邊境都拱手讓給我們了,這出擊與不出擊,不就是由朕來決定嗎?”
這就是戰爭主動權。
原來宋夏邊境是土門附近,也就是后世靖邊縣天賜灣鎮一帶。但如今范仲淹主動收縮戰略,竟然把宋土相讓,無疑大大增長了李元昊的信心。
這說明宋軍在懼怕他們,根本不敢出來打,只能龜縮堡壘,打防御戰爭。
那他豈不是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抱著這樣的想法,李元昊目光在地圖上巡視,指著渭州的方向道:“宋軍在鄜延路、環慶路布下重兵,修筑大量堡壘。但探馬來報,涇原路卻并無多少堡壘,兵馬也都退守鎮戎,駐扎在三川寨、定川寨一帶。”
張元立即說道:“這必定是范仲淹定下的奸計,若是我軍從涇原路進攻,宋軍便可以自環慶路馳援,趁著我們進攻鎮戎的時候,斷我們的退路,到時候兩面夾擊,我軍形勢堪憂。”
“嗯,朕也是這樣想的。”
李元昊嘆了口氣,雙手背負在身后,緩緩走到了旁邊會議廳的主位椅子上坐下,說道:“范賊狡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