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大授銜
宣德門主席臺上,趙禎看著下方山呼海嘯的歡呼聲,一時間百感交集。
這是趙駿在穿越過來第一天就說過的話。
他說一個強盛的國家,首先要保證軍隊的健康,其次才是國家的各方面發展。
如果連自己國家的軍隊都受到歧視,不被看重,那還能寄希望于誰去打敗強大的外部敵人呢?
這些話讓趙禎開始反思。
因為趙駿說得是對的。
尊嚴從來只在劍鋒之上,真理也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軍隊作為國家暴力機關,它的存在本身就充滿了暴力和兇險,勢必會傷人也會傷已。
猶如一把雙刃劍。
可如果因為害怕它傷到自己而不敢拿起這把雙刃劍,那當敵人的劍揮來時,又用什么東西去阻擋呢?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何況當一個國家的百姓都對軍隊失去信心的時候,那么軍隊自己又憑什么要保家衛國?
所以大宋軍隊戰力羸弱,空有數量而無戰力,連戰連敗。
所以宋代明明經濟發達,商業繁榮,農業文化空前興盛,軍事力量紙面上強大,但最終卻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能欺壓在他們頭上。
基于這些問題的思量,趙禎明白從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以來的弱軍思想,也是時候該在自己手里做個終結。
即便以呂夷簡為首的文官集團用五代十國的例子勸過,可最終趙禎還是被趙駿說服。
只是當年太祖趙匡胤將兩司改為三衙,將各軍主將調離,以形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就在于五代十國的教訓的確太深刻。
況且冗軍的問題積重難返,趙禎也不敢輕易對軍隊動手,便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趙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