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朝野中通信
直到近些日子,隨著沈墨之等人的動作越來越大,聶成海察覺到了,立刻通過孫子聶襄來上報給景文帝。
按照大周朝律,所有在朝官員,無論官職大小,皆不可對外開辦私塾、學堂,更別提書院了。
這是為了防止朝野勾結、擾亂科舉、危禍江山。
禮部本來就是管科舉之事的主要部門,沈墨之又身為禮部尚書,竟然私下要在江浙一帶開辦學堂。
還試圖拉攏聶成海與之同謀。
雖然拉攏之事還沒有攤開來說,但大家都是浸淫官場數十年的老狐貍,對彼此太過于了解了。
沈墨之若真想隱瞞聶成海,憑借沈墨之和聶成海兩人今時今日的地位、權勢,不至于在學堂還沒有創辦之時便被聶成海知曉。
甚至沈墨之都沒有必要在江浙一帶開辦學堂,換一個地方,天高皇帝遠,小心行事,誰又知道呢?
天下才子又不盡在江浙。
所以沈墨之的行為就很值得揣摩一二。
到底是巧合,意外被聶成海知曉…
還是從春闈舞弊案后,自覺惴惴不安,想要告老還鄉提前布局了?
又或者說…陛下整治春闈開恩科后,沈墨之察覺到陛下想要培養扶持寒門學子的心了,所以提前布局,想要在寒門子弟中培養自己的親信,以繼續保全沈家的地位?
答案也不言而喻。
只可惜沈墨之賭錯了牌,他以為聶成海是對景文帝有隔閡或是忌憚才舉家辭官歸隱,想利用聶成海的名望,許諾好處,與之合謀。
他卻不知道,聶成海一直都是景文帝的人。
什么親政后激流勇退開辦學堂,什么明哲保身不想在詭譎朝堂繼續勾心斗角,什么聶家嫡出一脈全部辭官歸隱教書。
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