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朝中態勢
李隆基如今正是志得意滿之時,現在的他,已經不愛聽那些諫臣的逆耳之言,只愛聽溢美之詞。
所以武惠妃的話,完全擊中了李隆基的心窩,李隆基聽了十分受用。
李隆基滿臉笑容的站起身來,得意道:“惠妃所言極是,朕雖然在長安,但心里裝的是九州四海,天下生靈。秦皇漢武,當年也不過如此吧。”
李隆基自夸了一句,又道:“可琩兒去看看也就罷了,沒必要親自領軍前去和吐蕃對敵。”
“這是他的一片孝心。”武惠妃眼含熱淚,“琩兒在信中說,若生不能在臣妾和三郎膝前盡孝,他愿死在戍衛大唐的邊境之上,用他的最后的生命和往后英靈,永守大唐山河。”
目前,唐朝的臣子們都在追求出將入相,換句話說,在邊疆打仗,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到長安封侯拜相,所以像李琩這種,有機會競爭皇儲的人,自愿放逐去邊疆,除了武惠妃所說,他們也找不到其他理由。
若是為了實權,一個要死的人,拿實權有什么用呢?
即使拿到了隴右道四鎮的實權,李琩又能怎么樣?
而且,若李琩真有拿實權的心思,那他的第一首選應該是劍南,因為李琩領劍南節度使,李琩王妃楊玉環的老家也在劍南蜀州。
第二個首選,應當是河北,因為河北很亂,對唐中央怨氣很重,去那里行不軌之事成功率才高。
但李琩都沒有選,而是去了大唐心腹大患吐蕃的前線。
這除了以死戍邊,還能有什么其他心思?
李隆基心中感動,道:“琩兒是個好兒子,若他真的死在戰場上,朕會給他最高的禮遇。”
武惠妃聞言,立刻跪地,道:“臣妾叩謝陛下!”
“你這是做什么?”李隆基立馬扶起武惠妃,“琩兒是你的兒子,也是朕的兒子。”
李隆基替武惠妃擦去眼淚,接著道:“你也不必太過擔心,朕去問問有沒有新的戰報,若沒有壞消息,就表明琩兒現在還平安。”
“嗯嗯。”武惠妃點點頭,“臣妾請了幾個南方的樂曲名流,待三郎回來,臣妾領他們給三郎演奏。”
“好,好。”李隆基高興的點頭,去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