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真正的計劃
就蓄電池廠目前的規模,是攪不出什么浪花來了,蓄電池廠放在船機廠這個大盤子里,僅占到百分之一二而已,但現在直接就上全新一代的閥控蓄電池也不現實。
直接從海外引進成熟的技術以及全新的生產線,投資體量太大了,一兩億甚至三五億下去,也建不出多大的產能規模來。
閥控蓄電池國外已經成熟,國內也有個別廠商開始引進成套技術,利潤空間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這迫使蕭良要在低成本產能建設上下功夫。
還有就是目前生產部門的底子還沒有打牢。
通過逆向工程,在實驗室里將全新一代的閥控蓄電池技術破解出來,蕭良親自參與,哪怕工學院現有的實驗室條件簡陋一些,可能都不需要一個月。
其實這里面最關鍵的不是技術破解。
閥控蓄電池結構、產品技術以及涉及的原材料技術都不復雜。
難點在于閥控蓄電池從七十年初問世以來,技術是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其中有些技術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有些技術尚在專利保護期之內。
難點在于如何利用已經過保護期的技術以及繞過尚在保護期內的一些技術,破解出可以獨立使用的完整生產技術來——對蕭良來說是破解,對此時的蓄電池廠來說則是全新開發。
如果沒有蕭良,這項任務交給一支實力強勁的技術團隊去做,一兩年都未必能拿出成果。
不巧的是,蕭良恰好比較熟悉前世國內一些蓄電池廠在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跟嘗試。
當然,蕭良就算以最快的速度,從實驗室拿出原型產品來,也是粗糙簡陋的,想要真正實現規模化量產,中間還需要進行工藝、工裝、生產環境、結構、產品可靠性等一系列的驗證。
產品技術方案可能需要經過反復調整,才能最終拿出真正成熟的產品來。
這一步其實是蕭良成立蝸巢科技接下來要重點做的事。
蓄電池廠這邊,目前從現有的條件出發,對工藝流程進行徹底的摸底與梳理之后,然后對廠區及生產線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
不過,蕭良也沒有想著去生產正被淘汰的第二代富液式蓄電池產品,而是想著先把蓄電池廠當中試線使用,集中力量對實驗室開發的閥控蓄電池產品技術,進行驗證與完善。
蝸巢科技單獨建設一條驗證、完善生產技術的中試線,投資并不算多大,蕭良不至于舍不得掏這筆錢,甚至接下來也會以最快的速度去建設中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