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放假
隨著春節越發臨近,周揚反而越發忙碌起來。作為區長桂紅英的秘書,他連續一個多禮拜的時間,都在陪著桂紅英趕赴基層的各個部門和單位進行走訪。
江灣區是老區,上個世紀末的時候,轄區內進行改制,建設了一大批軍隊轉業干部的家屬住宅區,逢年過節,作為區政府的一把手,這些離退休的老干部都是要安排上門走訪的。
連軸轉了十多天的時間,周揚從走訪活動中多少也聽出了基層的一些聲音,無疑對于當前區政府正在開展的老城區改造工作,基層不少民眾都是持支持的態度,反對的聲音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多半都是來自安置工作不到位以及拆遷補償方案的糾紛。
相比于區委書記馮嘯華急于求成想推動改造工作方案落地的想法,區長桂紅英明顯是想通過這一次的走訪活動更多的了解基層的聲音。
辦公室里。
周揚站在桂紅英面前一言不發,但是看著桂紅英時不時就皺眉的樣子,心里也不由得有些忐忑。
老實說,他花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才寫出了桂紅英手上正在看的這篇文章,要說數據詳實得沒有一絲漏洞那根本就不可能,畢竟前期即使是周揚自己也沒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
不過總體上,這篇文章是從江灣區整體的規劃出發,在比較了優劣勢之后才提出了所謂的以打造沿江經濟帶作為條件,吸引市場資本加入老城區改造的方案。
周揚的記憶里雖然對上輩子桂紅英究竟是怎么啟動這個工作的來龍去脈掌握的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對于能不能說服桂紅英,他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把握。
就譬如在沿江經濟帶打造互聯網+新型商業中心的想法,這個觀點桂紅英此前已經在各種場合提出來過數次,倒不是他首次提出來。
“小周,你覺得這份方案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互聯網經濟我知道,目前國內包括杭城在內的很多一線城市都在重點抓這個工作,但是我們江灣區似乎并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啊?!?br/>
辦公室里,桂紅英看了好一會兒這才放下手里的稿子,而后抬頭摘掉鼻梁上的眼鏡朝周揚看過去問道。
不得不說,桂紅英找的點還是十分精準的。
在周揚看來,打造沿江經濟帶,肯定不能沿用舊有的模式,東海市號稱是亞洲金融中心城市之一,甚至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地位也舉足輕重。
浦江經濟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規劃了建立金融中心的龐大計劃,如今更是形成了令人側目的規模,江灣區想走這種老路自然是行不通。
然而搞互聯網+的新型商業中心模式,江灣區作為老城區,自身的各種配套建設也沒有優勢,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自然很難相信這個方案能成功。
當然,別人不清楚行不行,周揚心里當然最清楚,這個方案不僅僅行,而且是很行。
畢竟在另外一個時空,江灣區的沿江商業中心建設項目,那可是受到了最上層表揚的。只不過要想這個方案成功落地,江灣區打造科創中心的工作也必須同時進行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