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以這個話題為突破口,專門給黨校的理論期刊寫了一篇文章闡述這個問題。不過周揚寫東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向來就不會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會放到一個大的環境里面去討論背后的東西。這一次同樣如此。文章里面。周揚把食品安全的問題引申到了經濟發展的角度,認為目前的大環境下面,擴大內需是保證經濟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舉措。經濟這個東西,說白了就是一個供需問題。這么多年以來,國內整體的生產水平算是實實在在地提上去了,甚至可以說以一國之力創造出了世界上大多數的產品。但問題就在于。消費或者說需求嚴重不足。這就直接導致了每年還得花幾萬億的出口退稅補貼去求人家買我們生產的東西。當然了。需求不足導致的供需不平衡,成因更多的是國民消費觀念以及經濟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每年都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牛奶、奶粉、日常的電器等等。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這一塊的消費市場自己沒有拿下來,而是拱手讓給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