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五章 軸無人機
這所大學不僅僅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還搞起來科研工作,甚至搞了一些生產,蜜蜂輕型飛機就是其中之一。
大型飛機設計復雜,需要耗費大筆的經費,大學是支撐不起這種項目阿里的,而輕型飛機研制簡單,費用低廉,就成了他們動手實踐的最佳對象,就和后世某些農民在自己家里制造飛機差不多,花不了多少錢,就是個愛好。
在七十年代末期,首都航空航天大學的胡繼忠教授就決定上馬超輕型傘翼飛機,當時他剛剛三十歲出頭,把宿舍當設計室,把北航五系的生產車間當制造廠,第一架蜜蜂1號就飛上了天。
他們再接再厲,繼續發展蜜蜂2號,蜜蜂3號,就這樣,整個蜜蜂家族發展壯大起來。
尤其是蜜蜂三號,這種飛機不僅僅能坐兩個人,還能攜帶農藥,到天上去噴灑,制造出來之后,河南新鄉立刻出資給村里買了一架,新聞進行了報道,農民也要上天了!于是,國內掀起了航空熱潮,首都航空航天大學生產的五十架蜜蜂3號全部賣了出去。
當然了,這也和價格分不開關系,畢竟一架蜜蜂3號只有3.5萬元,雖然這個年代萬元戶很稀罕,但是畢竟還是有一批首先富裕起來的人的,他們能買架飛機玩,那可是相當拉風的,一輛進口的摩托車還兩三萬呢,怎么能比得上飛機。
現在,他們正在研制蜜蜂3號飛機的改款,也就是蜜蜂3號,秦鋒來到大學之后,打聽了胡教授的所在,就直奔北航五系的生產車間。
車間不是很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各樣的設備都有,當秦鋒進來的時候,很多人正在使用薄壁鋼管制作座艙的骨架,雖然鋁合金更適合,但是也只能用在尾撐等關鍵受力部分,畢竟那材料很貴。
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在跟著一起忙上忙下,既然來首都航空航天大學上學,就是來造飛機的,在學校就能提前接觸到飛機,他們很興奮。
在這些人之中,一名五十來歲的老教授正在一邊忙碌,一邊指導學生。
他身材中等,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神采奕奕。他正是蜜蜂飛機的設計師胡教授。
“同學們,我們拿著國家的補助,吃著人民種出來的糧食,我們必須要為人民做點事情,我們必須要做到每年都有新的成果問世,才能對得起國家和人民!”
“老師,我覺得,我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發動機的國產化!”一名年輕的男學生開口。
“是啊,不就是一臺航空發動機,奧地利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一名女學生開口:“如果能完成這臺發動機的國產化,那我們的飛機售價還能降低五千甚至是一萬。我們能讓人民用上更便宜的輕型飛機!”
蜜蜂3號飛機是他們設計的,它的結構簡單,下面是敞篷座艙,前后兩名或者是三名乘員的布局,同時也是整個飛機的整體,上面是輕金屬骨架和布蒙皮,后面是尾撐,連接正常尾翼,發動機在哪里?就在座艙的后面,機翼的下方,這也是超輕型飛機才會有的布局。
蜜蜂3c使用的是1臺奧地利rot447型發動機,功率為31.3千瓦,也就是42.6馬力,對于一架超輕型飛機來說,這種動力就已經很不錯了。
“是啊,如果能完成發動機的國產化,我們當然可以讓飛機的售價更便宜一些,但是,發動機一直都是我們的弱項。”胡教授推了推自己的眼鏡:“同學們,我們知道,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必須要保證足夠高的可靠性,而且,咱們首都航空航天大學雖然也有航空發動機專業,但是都是研究渦輪機的,咱們這種超輕型飛機用的是活塞式發動機,這個真不是咱們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