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一章 幫忙修雄貓,五百萬一架很便宜吧?
所有的波斯人都睜大了眼睛,秦總在說什么?用霍克替代不死鳥導彈?
二戰結束之后,老毛子的戰機和導彈都發展很快,美國人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手頭只有奈基-1高空攔截導彈是不夠用的。所以,美國陸軍在1951年提出來了研制一種機動性能好、在中、低空作戰的防空導彈,代號為hongll-the-kller,翻譯過來是“全程導向殺手“,縮寫為“hk“,音譯過來就是霍克,也有按照這個單詞的意思叫做鷹式導彈的,不過把縮寫當做一個單詞來意譯,無疑是錯誤的。
這是一種三聯裝的野戰防空用的地空導彈,長度5.08米,彈徑370毫米,發射質量584千克,這種地空導彈和不死鳥空空導彈貌似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畢竟,不死鳥導彈的長度只有3.96米,彈徑則是380毫米,如果說兩者有什么相同點的話,那就是外形很相似。
這種都算是第一代導彈,外形當然很相似了,都是帶尖頭的圓柱體,在彈體中央靠后的地方,有四片固定式的三角翼面,這個翼面一直延伸到了導彈的尾部,在這四片翼面的后方則是四片長方形的控制面,老毛子的r33,被戲稱不死鳥斯基的遠程空空導彈也是這種構型。
外形相似,彈徑也相似,但是長度差了一米多,想要掛到雄貓戰機上可不容易,最關鍵的還是制導系統。
不死鳥的彈徑很大,所以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主動雷達空空導彈,它的頭部里面塞進去的導引頭,是一部主動雷達,可以自己發射雷達信號,撞到目標上反射回來,從而精確地向目標飛行。受限制于這個導彈的尺寸,雷達作用距離只有二十多公里,導彈發射后先靠載機引導,近了之后再靠自身雷達。
而霍克導彈是半主動制導,導引頭的雷達只能接收信號,沒有發射能力,后方有專門的目標照射雷達,把大量的雷達波打到目標上,反射到霍克導彈的導引頭上,這也是地空導彈常用的引導方式。
導彈大小不一樣,引導方式不一樣,所以,怎么改?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這個秦總應該是個外行,只看到兩種導彈的外形差不多,根本就不知道這里面有什么樣的差異,所以……
阿塔耶猶豫著想要開口提醒,秦鋒已經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霍克導彈的長度更大,所以,掛在機腹下很難,不過,翼盒下面的掛點沒有限制,完全可以掛在上面,雖然雄貓戰機最多可以掛載六枚不死鳥導彈,但是在正常的時候,你們應該只掛兩枚吧?”
雄貓戰機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一打六的能力,它可以掛載六枚不死鳥,同時攻擊六個目標,雖然目標有各種限制,但是至少能打到,在這個年代就很牛了,在這種情況下,雄貓戰機的機腹下可以掛四枚,翼盒下面掛兩枚。
不過,這只是最大掛載方案,實際上,美國海軍常見的掛載方式是兩枚或者四枚不死鳥,再搭配其他導彈,因為它可以掛載六枚不死鳥起飛,卻無法掛載六枚不死鳥降落,如果掛了六枚上天,一旦用不了,回來的時候就得扔掉兩枚。
至于波斯空軍,平時掛兩枚上去就不錯了,因為他們的不死鳥少啊!
機腹下面是前后兩排掛載,所以長了不行,而翼盒下面各掛一枚,長短無所謂。
“引導體制倒是個大問題。”秦鋒繼續說道:“目前我們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改進載機,讓載機雷達充當目標照射雷達,給霍克導彈提供引導,一種是改進導彈,把不死鳥導彈的引導裝置仿制出來,塞進霍克導彈里。”
阿塔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你們有這種技術能力嗎?”
波斯空軍一直都在為不死鳥的短缺而發愁,其他的麻雀、響尾蛇導彈,他們有足夠的庫存,畢竟之前的f-4戰機上也在用,而且這些導彈擴散得很廣,他們也可以從第三方采購到,但是,不死鳥導彈全球就兩個用戶:美國海軍和波斯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