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三崮之戰,以少圍多》第四節
郭直、鄭一刀、于八、陸開四將原本全都不會騎馬,被招安做了軍官才學的騎馬,至今不習慣騎戰,作戰時都是徒步,平時騎馬只為了省力氣而已。連他們做將軍的都不習慣騎戰,手下能騎戰的也不多,整個先鋒部隊五千人,只有不到一百匹馬,上山之后都拉到半山上一片草坡上放著吃草。
當下郭直拄著梨花槍、鄭一刀提著大砍刀,下山來看吉義的虛實。
他們的部隊缺乏紀律,上山亂哄哄,下山亂糟糟,不成秩序。郭直、鄭一刀一邊走一邊召集,叫沿途的人馬跟他們下去,匯集了約有八百人馬。
這八百人馬殺下山來。只因并不知妖人吉義在哪里,他們向著東北面的趙軍材所部殺奔過來。
紅旗軍三路人馬事先有安排——哪一路望見敵人殺來,就把旗子盡數收起,這樣另兩路就知道是那一路受到攻擊了。如果是主力受到敵人攻擊,另兩路不用動;如果另兩路受到攻擊,則主力會分兵前往救應。救兵把旗子卷起,隱蔽轉進,這樣可以出敵不意將敵軍夾擊。
這時東北面的趙軍材所部望見官軍殺來,急忙將旗幟收起。南面的吉義所部望見東北面旗幟收起了,當即分兵前往那邊救應。救兵人數不過二百人,但都是精壯人馬,體力足,干勁強,由吉義親自率領,借由地形和林木遮蔽,奔走如飛,迅速向東北面繞過去。其余人馬留在原地,繼續保持旗幟飄揚,維持對山上敵軍的震懾。
郭直、鄭一刀兩個率領八百官軍向東北面殺來,突然發現他們眼前的諸多紅旗瞬間消失不見,忙停下腳步張望。不但望不見一面旗幟,更不見半個人影,也不聞半點人聲。
兩個見此情形,意見分歧。郭直道:“李棣那廝所言只怕是真。妖人吉義手下人馬不多,虛張聲勢而已。”鄭一刀搖頭道:“未必,未必。妖人吉義詭計多端,這其中必有詐。不如依俺之見,還是回山上堅守待援的好。”
郭直不屑道:“鄭一刀,你真個不干不脆,不如改叫鄭兩刀,要么鄭三刀。”
鄭一刀豎眉怒罵:“嫩猴子!俺跟你講理,你跟俺說笑!”
郭直瞪眼回罵:“熊拼種!俺哪里跟你說笑?說好的殺下來,難道你又要上去做烏龜?俺可不陪你來來回回!”說著發一聲吼:“有膽的漢子都跟俺沖!”便領頭邁開大步繼續沖殺。
鄭一刀眼見郭直逞勇而去,暗罵:“匹夫!你不要來來回回,那你就有來無回!”拿定主意,要送死就讓他去,自己只管保持距離跟在他后頭,等他被妖人吉義宰了,收了他的殘部再上山堅守。
于是郭直帶著四五百人殺奔在前,鄭一刀帶著三四百人落在后頭,兩大群人拉開距離。
趙軍材所部原本如同一段長蛇形成包圍圈,隨著敵軍沖殺過來,正當敵軍所向的一隊人馬保持不動,其余各隊除了留下旗手之外盡皆靠攏過來,長蛇形就變成了龜甲形。這是平時訓練的成果,戰時才能有序轉換隊形。
分散時呈長蛇形,集中時呈龜甲形,這是山士賢家傳兵書所載“玄武戰法”,吉義便用這套戰法訓練手下,莊丁團和山寨嘍啰都按這套戰法初步訓練有成。
裘義、裘珍、裘寶叔侄三個正當敵軍沖來的方向,忙做好迎戰準備。他們莊丁團之前每人標配一長二短共三支梭鏢,如今武器打造多了,普通莊丁的標配已經提升為一長五短共六支梭鏢,外加一面木盾。如果是身強力壯的,還可以加配更多支短梭鏢。就連莊里的孩子們都有梭鏢了,武裝起來幫忙做打探、放哨等力所能及之事,將來長大了就是自小培養的能戰之兵。
作為本路人馬總頭目的趙軍材與黑山寨寨主魯皋分別從兩邊趕來。趙軍材很想斬將立功,但按照戰前吉義的安排,迎敵該由魯皋先上。魯皋便單人扛著大斧上前。這時敵軍已來到近處,距離幾百步之遙。趙軍材一聲令下,全體人馬從隱蔽處霍然站起,上前列陣。人馬現身之后,留在原地的旗手們也重新豎起旗幟,大聲吶喊。
這樣一來,沖過來的官軍發現眼前現出一支隊伍阻擋去路,而原本形成包圍圈的眾多旗幟又重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