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老子讓他去就藩,他給老子去游山
坐在席位之上的眾人無一不感到震撼,不僅僅是那些平日里舞文弄墨的讀書之人,就連一向看不上他人的解縉也不禁為之側目。
他一邊悠然自得地輕酌著杯中之酒,一邊手持筆墨將這篇奇文謄抄于紙上,然后逐字逐句地仔細品味起來,全神貫注且樂此不疲。
朱楩此次的新詩作雖然不及他之前于宮內所著的那篇臨江仙那般精妙絕倫,但亦有其獨特之處。
此篇詩文不僅平仄和諧、韻律工整,而且在描繪景物方面更是堪稱一絕。若將其置于眾多寫景詩篇之中,則必能脫穎而出,名列前茅。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楩如今在這臨時所辦的詩會上,以才游歷完的廬山景色現作一首如此佳作,誰還會懷疑之前兩篇是找人潤色過的呢。
解縉不禁對眼前這位十八皇子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敬佩和贊賞之情。心中暗自感嘆真是后生可畏。
解縉作為一個資深的文人墨客,對于才華橫溢之人自然有著特別的鐘愛。而此刻,面對著朱楩那卓越的文采,他心中涌起一股無法抑制的欽佩之情。可以說,在這一刻,解縉真正地被朱楩所折服。
從朱楩的作品中,解縉不僅看到了精湛的文字技巧,更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深邃思想和獨特見解。這種才情讓解縉相信,假以時日,朱楩必定會以皇子的身份成為文壇的一顆新星。
可他壓根兒不知道的是,朱楩對這事兒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今天抄詩也純是給他二姐夫掙面子了。
這次的詩會是沒有女眷參加的,所以袁巧兒和袁靈兒也都沒在現場,幾位女眷都在后院吃吃喝喝,賞月推牌九呢
所以方才朱楩的新名場面,幾人都沒看到,還是跟著去的常在,拿著剛抄下來朱楩新作的詩回來,才知道朱楩又作詩了
常在把詩文遞給正吃著西瓜的袁巧兒道“王妃,王妃,大事兒,大事兒!”
袁巧兒邊吐著西瓜籽看著忙忙的常在邊問到“怎么啦,常伯伯?什么大事兒?”
“是殿下,殿下方才又作一篇神作呀!”
袁巧兒倒是不見有多激動,也不搶過來看,還是一只手拿著西瓜,一只手捧著剛吐的西瓜籽“常伯伯,你念吧,我這兒吃著西瓜呢。”
常在也不推脫,翻開就讀了起來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
燒丹未住屏風迭,騎驢來看香爐峰。
江山烏帽誰渡水,巖際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
袁靈兒看著袁巧兒淡定的點著頭,仿佛這詩不是她的夫君而是別人作的一樣
這倒也不是袁巧兒不喜歡詩詞,反倒是她已經在心里覺得自己的殿下是個無所不能的人了,她對朱楩能作出這么一首頂級詩文絲毫不覺得驚訝。
袁靈兒卻驚訝的感嘆“想不到妹夫這么厲害呀,不僅會帶兵打仗還會寫詩,這隨意一寫就這么好,子綸讀了那么多年詩反倒沒一首能與這首詩相比的。”
袁巧兒聽自己姐姐這么夸自己夫君了,也是高興的笑著說到“殿下厲害的可還不止這些呢,等到了云南你就知道,我家殿下最厲害的還是工巧。”
袁靈兒好奇起來“我是有聽過一些,說妹夫善于工巧,但都是些普惠民生的小物件而已,難道他還會些什么更厲害的機關?”
袁巧兒想了想“保密!”
前面的詩會也近了尾聲,眾人今天也算是對這十八皇子的才學領略到了,相信今晚過后,朱楩這詩人的稱號也算坐穩了,今晚的事估計很快也會傳回京城。
朱楩與眾人道別后也是和袁成先回后院,解子綸則是送他們到府門。
袁靈兒迫不及待的問“殿下,放在那首真是你所作?”
朱楩和袁成相視笑了笑“二姐你們也知道了啊,我還以為常伯伯是去干嘛呢,原來是來后院兒給你們說這事呀。”
袁靈兒也繼續問著“這真是你那日出游時才想著作的?”
朱楩尷尬的笑了笑“的確如此。”說完后他暗自在心中對著一百年后才出生的唐寅說了一百次,對不住了伯虎兄。
等解子綸將眾人都送走回來后,一家人又圍坐在一塊兒,好好的過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中秋團圓夜,袁零兒也感慨道“要是爹和娘也在就好了。”
袁巧兒笑著安慰著袁靈兒說到“再過一兩年就能天天和爹爹娘親見面了,不要著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