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地下室
徐妙云不禁面露詫異之色,秀眉微蹙,輕聲問道:“究竟是何事?”
朱棣嘴角微微上揚,輕笑一聲說道:“此事說來倒都得怪我那父皇臨走之前未曾將事情交代清楚,才讓允炆那小子趁機鉆了空子。依我所知,廢除殉葬之事應(yīng)該是由老十八向父皇提議的,可誰知父皇臨終時最后的遺詔之中,只提及免除妃子殉葬。”
徐妙云何等聰慧之人,聽到此處,她美眸一閃,瞬間便恍然大悟,臉上流露出原來如此的神情。
朱棣見狀,接著又道:“原本父皇之所以想要推行殉葬之制,無非是擔(dān)心后宮外戚借機干預(yù)朝政。或許是老十八用了某種巧妙的辦法,成功地說服了父皇放棄此念。然而,那允炆卻是真心實意地希望有人能夠在他百年之后為其陪葬。這不,他就給我父皇安排了將近上千名的宮女和太監(jiān)為之殉葬,而且,不久之前最后一批殉葬宮女太監(jiān)的執(zhí)行,他還派的是老十八去。”
那位身著黑色僧衣的老僧聽到人殉,雙手合十,搖搖頭口宣一聲:“阿彌陀佛!依貧僧看,這可不就是故意要讓人心里不舒服、不痛快嗎?”他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一絲不滿之色。
朱棣聽了這話,嘴角輕輕上揚,微微一笑說道:“關(guān)于此事,本王雖不知曉老十八最終究竟是怎樣處理的。不過呢,既然至今都未曾有其他消息傳出來,那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已然妥善。”
這時,站在一旁的徐妙云秀眉微蹙,不解地問道:“照此說來,新皇,如此對待他,那老十八為何依舊逗留在京城之中呢?”
朱棣略作思索,而后緩緩回答道:“想來應(yīng)該與他的母妃有關(guān)罷。畢竟他在宮中尚有牽掛之人,又怎能如此輕易地一走了之呢?再者說了,如今他人就在宮內(nèi),允炆即便有心想要對他不利,恐怕一時之間也是找不到合適的由頭和機會啊。”
徐妙云聽完朱棣這番話,輕點臻首,表示認(rèn)同。她心中原本對于朱高熾等三人在京城安危的擔(dān)憂之情,此刻稍稍減輕了一些。
朱棣轉(zhuǎn)過頭去,目光直直地落在身旁那位黑袍老僧身上,開口問道:“道衍大師,不知死士和兵器是否已經(jīng)開始籌備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道衍微微頷首,表示回應(yīng)。隨后,他輕抬腳步,引領(lǐng)著朱棣及其夫人緩緩走向燕王府的后院。一路上,庭院中的花草樹木隨風(fēng)搖曳,仿佛在默默地注視著他們的行動。
不多時,三人便來到了那個鵝圈旁邊。這個鵝圈乃是燕王府新近圈出的一塊土地,專門用于飼養(yǎng)門口那群肥碩可愛的大白鵝。此刻,鵝群尚未歸圈,仍在附近悠閑地覓食嬉戲,整個燕王府的后院院落中都充滿著大鵝的叫聲。
道衍帶著朱棣夫婦走進鵝圈之中,小心翼翼地避開地上的糞便和雜草。他一邊走,一邊左顧右盼,似乎在尋找著什么東西。終于,在經(jīng)過一番搜索之后,他停在了一處看似普通的角落前。只見他彎下腰來,伸出手在地上摸索了幾下,然后輕輕一推,一扇幾乎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若不仔細觀察根本無法察覺的暗門悄然出現(xiàn)。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常年在燕王府中服務(wù)的眾多下人,也對此地存在著這樣一條通向地下的神秘通道毫不知情。只見道衍穩(wěn)步走在前方帶路,身后緊跟著燕王夫婦。他們沿著那略顯狹窄且陡峭的樓階緩緩而下,最終來到了一個寬敞無比的暗室之中。
這間暗室面積之大超乎想象,粗略估計容納近千人綽綽有余。當(dāng)燕王夫婦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時,這些人正手持工具,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厍么蛑谥谱髦械母魇奖鳌H欢驮谘嗤醴驄D現(xiàn)身的瞬間,所有人仿佛心有靈犀一般,齊刷刷地停下了手頭的工作,并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單膝跪地,同時抱拳高呼:“參見殿下!參見王妃!”
這呼喊之聲雖然音量不大,但由于人數(shù)眾多,加之身處封閉的地下室環(huán)境,其產(chǎn)生的回音和共鳴效應(yīng)使得整個空間都被這陣聲響所充斥,猶如陣陣驚雷炸響,令人不禁感到一陣震耳欲聾。
朱棣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嚇了一跳,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慌亂。只見他急忙抬起一只手,做出噤聲的手勢,并且迅速轉(zhuǎn)頭朝著入口方向張望過去,似乎擔(dān)心剛剛的動靜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相比之下,站在一旁的道衍和尚卻表現(xiàn)得異常沉著冷靜、泰然自若。只見他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輕輕抬起一只手來,朝著眾人微微擺了擺,示意大家不必過于拘束緊張,繼續(xù)著手去完成那些還未最終完工的兵器制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