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這是要入川吶!
當楊昇聽聞徐輝祖提及朱楩時,臉上瞬間浮現出滿臉憤恨憎惡之色,緊接著便怒聲說道:“魏國公大人您有所不知啊!那岷庶人居然膽敢修書一封對我楊氏歷代祖宗進行肆意侮辱,并且還公然挑釁聲稱要與我單獨較量一番。像這般張狂無禮之人,我又怎能容忍他如此肆意妄為?于是乎,我倆當場便展開了一場激烈交鋒。起初交手數個回合下來,我一直都穩穩占據著上風。可誰能料到,就在戰況正酣之際,那卑鄙小人竟然突然從懷中掏出一把火銃,陰險地朝著我暗施偷襲。我的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們眼見形勢危急,為了確保我的生命安全,迫不得已之下只得下令打開城門。待到我們進城之后,我連同眾多播州府的官員們一起,皆被朱楩給囚禁在了府衙之中。若不是后來您派遣的人馬及時趕到此地,恐怕我等至今仍被困于囹圄之內難以脫身吶!”
不得不說,楊昇所編造出來的這套言辭可謂是天衣無縫、嚴絲合縫。不管徐輝祖向何人去打聽詢問此事,亦或者是抓捕兩名當日曾親身在場的士卒前來盤問,所能得到的回答都會與此番說法如出一轍。畢竟,這件事真正的內情始末僅有朱楩與楊昇他們二人最為清楚明白。
徐輝祖心中滿是疑慮,但面上仍保持著鎮定。他壓低聲音對身旁的兩名將領吩咐道:“你們二人速去調查此事,務必弄清楚真相!”那兩名將領領命而去,徐輝祖則轉頭看向楊昇,繼續追問:“楊大人,不知您是否知曉這岷庶人究竟是從何處逃離的?”
楊昇一臉茫然地搖了搖頭,回應道:“魏國公,在下對此確實一無所知啊。不過依下官之見,或許城中的百姓可能目睹過他們出逃時所走的方向。我即刻派人到城中向百姓們打聽打聽。”
徐輝祖微微頷首,表示同意。其實在進城之前,他就已經派出了一隊精銳的斥候四處搜尋朱楩等人的蹤跡。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確切的消息傳來。此刻的他別無他法,唯有耐心等待。
徐輝祖緩緩步入府衙正堂,走到門檻處時停下腳步,一屁股坐了下來。就在這時,一名將領匆匆忙忙地小跑到他面前,拱手行禮后開口問道:“魏國公,關于這岷庶人逃走之事,咱們要不要立刻稟報給圣上呢?”
徐輝祖抬起頭,目光凝視著這名將領,沉默片刻之后方才答道:“自然要派人前去告知陛下。身為臣子,做事當光明磊落,不可隱瞞欺騙君上。如今岷庶人逃脫,此等大事必須如實呈報。”說完這番話,徐輝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那名將領趕緊去安排人手前往京城向皇帝稟報此事。
貴陽府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朱允炆滿臉怒容地坐在高位之上,胸膛因為憤怒而劇烈起伏著。齊泰和黃子澄站在一旁,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他們深知此刻的朱允炆正在氣頭上,誰要是敢先開口說話,無疑就是自討苦吃。
先前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經讓朱允炆焦頭爛額。先是朱楩膽大包天地拐走了欣蘭等一眾朱元璋的宮妃,使得剛剛登上皇位的朱允炆瞬間失去了可以用來牽制眾多年輕藩王的重要籌碼。這件事雖說還不至于動搖根基,但卻如同在朱允炆的心口上扎了一根刺,令他極為不爽。
然而,更糟糕的是隨后燕王朱棣公然造反,這無異于向朱允炆的權威發起了直接挑戰。于是派了耿炳文帶著三十萬大軍去真定與朱棣對峙,而他自己則是親自前來貴陽抓捕朱楩的前線進行督戰,以一場看似實力懸殊、勝券在握的戰斗——用四十萬大軍去抓捕區區一萬叛軍,來重塑自己的形象,并增強民眾對朝廷正統的信心。可誰曾想,就在這場本該毫無懸念的戰斗中,朱楩竟然能夠連續三次逃脫追捕!
想到這里,朱允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指著前方怒吼道:“徐輝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他真當朕不敢撤換了他嗎?”其聲音之大,猶如雷霆一般在整個大廳中回蕩,令人不寒而栗。
齊泰和黃子澄兩人對視了一下,彼此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懂了對當前局勢的清晰認知和無奈。實際上,他們心里非常清楚,眼下這種狀況絕非是因為徐輝祖個人能力不足所致。
他們緊盯著面前的地圖,仔細研究著朱楩此前兩次來回渡河的行動軌跡。心中暗自思忖,如果把指揮權交到自己手中,恐怕最終的結局會比這位魏國公所面臨的更為凄慘。
盡管徐輝祖至今還未曾與朱楩正面交鋒,但他在協調各軍之間的協同作戰方面表現得極為出色。他并沒有盲目地驅使全軍一窩蜂地涌向某個地點實施包圍,而是明智地預留了一定數量的預備隊。正是由于這樣合理的部署,才使得朱楩來回渡河如今更是第三次溜走。
想到這里,齊泰不禁在心中暗暗感嘆,假如換成自己這個兵部尚書親自上陣指揮,恐怕早在朱楩第二次成功東渡赤水河之后,就再也沒有機會將其擒獲了。
“陛下,微臣以為魏國公絕非消極怠戰。卻是那岷庶人狡詐異常,現今既然魏國公已然派遣人馬持續追尋其蹤跡,依微臣之見,咱們不妨稍作等待。畢竟,他們區區一萬兵馬而已,只要通往云南的各隘口依舊牢牢掌控于我軍之手,如此一來,那岷庶人也不過是強弩之末、茍延殘喘罷了。”黃子澄趕忙替徐輝祖辯解起來,這一番言辭聽起來倒是合情合理,頗有幾分道理。
聽聞此言,朱允炆原本滿腔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許。然而,對于軍事方面知之甚少的他,實則很難被這般言語輕易說服。更何況,徐輝祖乃是燕王朱棣的小舅子,這層關系始終讓朱允炆心中存有芥蒂。因此,盡管此刻朱允炆的怒氣略有消減,但君臣之間的隔閡卻已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滋生。
正當朱允炆輕啟雙唇,正欲開口發話之際,剎那間,只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一名傳信兵如疾風般疾馳而入,其神色甚是匆忙,滿臉焦急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