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避其鋒芒
楊昇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吩咐自己的兒子:“速速前去整頓兵馬,做好出城的準備!”然而,他的兒子對于父親的這番命令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只見楊昇的兒子面露疑惑之色,好奇地向父親發問:“父親大人,您此前不還協助岷王逃離此地嗎?怎么如今又突然下令整軍迎擊呢?而且據我所知,岷王壓根兒就沒有朝我們這邊而來啊。”
楊昇聽到兒子如此愚鈍的問話,不禁心生惱怒,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略帶責備之意地說道:“誰跟你說我要去迎擊岷王殿下了?真是糊涂!”
兒子被父親一斥,更是摸不著頭腦,連忙追問道:“既然不是迎擊岷王,那父親您讓我準備這些兵馬究竟所為何事呢?”
就在這時,一旁的族中長老忽然哈哈大笑起來,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機。他面帶微笑,意味深長地對楊昇的兒子解釋道:“哈哈,長孫啊,你還是太過年輕單純啦。依老夫之見,族長此番舉動恐怕是打算重新下注咯!”
長老此言一出,楊昇的兒子頓時恍然大悟,瞬間領會到了父親的深意。原來,他們楊氏一族自唐朝起便一直牢牢掌控著播州這塊土地,歷經無數風雨滄桑,即便在外族統治的蒙元時期,依然能夠穩如泰山、屹立不倒。而這一切并非僅僅依靠家族的實力與底蘊,更重要的是他們善于審時度勢,通過一次又一次精準無誤的政治押注,才得以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長河中立于不敗之地。
每當朝廷面臨重大變革之際,楊氏一族總是能夠憑借當代家主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決策,成功地延續對播州府的實質性控制權。因此,此次亦無不同,楊昇正悄然展開一輪新的布局與投注。
“但是父親啊,雖說岷王麾下坐擁一萬精銳之師,可貴陽府同樣屯駐著四千守城將士呢。即便岷王強行攻城,倘若天子趁機出逃,除非岷王能夠順利擒獲他,不然我們如此行事豈不是無異于給自己挖掘墳墓嗎?”楊昇之子面露憂色,語氣焦急地向其父親進言。
聽聞此言,楊昇不禁再度惱怒起來:“你怎么就不能多思考幾步呢?為父命你調動兵馬,并非要你率領軍隊直接參與岷王的強攻行動。而是讓你帶兵緊隨其后,一旦岷王果真改天換日、成功顛覆大明王朝,那么咱們便可順勢成為擁立新君的有功之臣,從而獲得從龍之功;反之,如果岷王此番行動失敗,那我們立刻搖身一變,成為拯救圣駕、勤王護駕的忠義之士!你如此目光短淺,叫我將來怎能放心把整個楊氏家族交付于你之手啊!”
楊昇的一番斥責猶如當頭棒喝,令其子恍然大悟。此時此刻,他既欽佩父親的老謀深算、高瞻遠矚,又懊悔自己缺乏遠見卓識和謀略智慧,只得低垂著頭,默默不語,暗自思忖今后該如何提升自己,以不負父親的期望。
族中長老見氣氛有些緊張,趕忙在一旁勸解道:“族長啊,您也別太過于嚴厲地責備長孫了。畢竟他現在年歲尚小,缺乏一些經驗和歷練嘛。只要以后多給他些機會去鍛煉,相信假以時日,他必定能夠擔當起重任的!”
楊昇聽了長老這番話后,心中卻不禁想起了那位已然能夠與自己相互博弈交鋒、不相上下的朱楩。于是他搖了搖頭,反駁道:“年紀尚淺?那岷王殿下如今也才剛剛滿二十歲而已,比起他來還要小上好幾歲呢!但您瞧瞧人家,不僅能帶兵率領一萬多人南征北戰,更是把那身經百戰、威名赫赫的當朝太傅耍得團團轉!再來看看他……”說到此處,楊昇無奈地嘆息一聲。
長老眼見楊昇越說越是激動,連忙出言安撫道:“哎呀呀,這怎么能相提并論呢?人家岷王殿下可是太祖皇帝的親生兒子啊,那自然是人中龍鳳一般的存在!而咱家的長孫雖說比不上岷王殿下那般出類拔萃,但在咱們這些普通百姓當中,那也稱得上是佼佼者啦!所以啊,您也別著急上火,慢慢培養就是咯,哈哈哈哈。”說著,長老臉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
楊昇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后看了一眼他的兒子再次說道“還不快去!”
另一邊,遠在貴陽府內,一封從赤水縣加急送來的信件被匆匆放置在了朱允炆的桌案之上。此時,齊泰和黃子澄二人正心急如焚地站在一旁,他們深知局勢緊迫,刻不容緩。
無論如何調遣兵力,亦或是將附近各州府的城防士兵全部召集回來增援,都已為時過晚。朱楩此次使出的一招聲東擊西之計,猶如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將朱允炆置于極其危險的境地之中。
黃子澄眉頭緊皺,苦思冥想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啊!如今朱楩即便率領軍隊朝著貴陽府沖殺過來,至少也要三四天的時間才能抵達。趁此機會,我們趕緊收拾行囊,乘船離開此地,或許能夠巧妙地利用時間差,避開朱楩的鋒芒。”
然而,朱允炆聽聞此言后,卻瞬間勃然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怒目圓睜道:“避他的鋒芒?朕身為一國之君,難道要朕避一個叛賊的鋒芒嗎?簡直是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