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跟蹤
吃完午飯,青蘭在劉昭的帶領(lǐng)下,繼續(xù)游覽玩偶陰鎮(zhèn)。他們起身告別了張啟明,約定傍晚5點15分在鎮(zhèn)中心的公交車上見,一同回陽鎮(zhèn)。她的心情好極了,在剛才那家旅館,她已經(jīng)搜集到了小說可以寫的素材,準(zhǔn)備晚上回家就碼字。
他們今天下午只定了一個游覽項目,就是一家玩偶工坊,是做木頭娃娃的。這家玩偶工坊規(guī)模較小,來游玩的游客并不多,有客人上門,十分熱情。
接待他們的是一個年輕的店員,身高只有一米五幾,圓圓的臉,身上系著黃黑格子相間的圍裙。她是陰鎮(zhèn)本地人,是玩偶工坊老板的小女兒。先是帶著他們在店里對外開放的地方溜達(dá)了一圈,進(jìn)行了介紹。
青蘭對著里面的一對一米多高的玩偶娃娃感到十分好奇。這對娃娃有點像年畫中的男娃和女娃,木頭雕刻地卻十分細(xì)致。兩個娃娃都是垂手站姿,手指雕刻得根根分明。
男娃娃留著一撮黑色的頭發(fā),略微凸起,身著深藍(lán)色的棉衣、黑色的棉褲,腳上穿著黃色的虎頭鞋;女娃娃是頭頂上梳著兩個小辮子,小辮子是翹起來的木頭雕琢而成的,連紅色頭繩都做了凸起的處理,身著粉紅色的棉衣、紅色的棉褲,腳上穿著紅色的繡花鞋。兩個娃娃像是一根完整的木頭雕刻而成。娃娃的面部,并沒有開合。
她因此判定,這不是那種燒給死人的娃娃,指著那對娃娃問道:“這對娃娃是整根木雕的嗎?請問多少錢?”
那位店員看了看她指著的娃娃,臉上的神色有點怪異,搖了搖頭說:“這個娃娃是樣品,只是放在那里的,不賣。這個娃娃不是整根木頭雕刻的,是兩半木頭粘起來的,不是裝飾用的娃娃。用的料材是松木。”
她接著拉著青蘭和劉昭,來到了做玩偶的地方,指著墻上的一排玩偶說道:“這都是我們這里最熱銷的品類。兩位看看,可以自己在這里做,做完了可以打包帶走。”
青蘭的目光從左到右掃過那排玩偶,那些個玩偶和她在娃娃集市上看到的那些普通的玩偶差不多,樣式并沒有什么新奇,只不過價格是玩偶集市上的三倍。她瞬間失去了興趣。
店員趕忙說道:“可以給你們批發(fā)價,你們是玩偶鎮(zhèn)的人吧。”她應(yīng)該是聽出了劉昭的口音。
“來吧!我教你,我做過呢!”劉昭掃碼付款了,拉著青蘭坐了下來。店員也坐了下來,教他們做。
大概是托他們的福氣吧,他們后面來了好幾撥人。看到他們在做玩偶,也紛紛選擇在這里做玩偶。店員臉上瞬間樂開了花。做玩偶的人都圍成一個圈,中間有3名店員,指導(dǎo)大家做玩偶。可是,在這些人來了之后,青蘭總覺得,有人在盯著她看。她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眼,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低著頭認(rèn)真地學(xué)做,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幻覺。
“嫂子,你知道那個店員為什么說那對玩偶不賣嗎?”公交車上,劉昭對青蘭說。兩人5點5分就坐上了返程的公交車,靜靜等待張啟明的到來。
他接著解釋道:“這可不是什么玩具,而是福壽娃娃,一種特殊的棺材,專門用來安葬夭折的孩童。”
聽到這里,青蘭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她從未想過還有這樣的事情存在。她忍不住問道:“為什么要把夭折的孩子放在這種娃娃形狀的棺材里呢?”
劉昭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這是整個玩偶鎮(zhèn)的傳統(tǒng)習(xí)俗。人們認(rèn)為夭折的孩子還沒有完全成長,他們的靈魂需要一個溫暖、舒適的地方安息。這種娃娃形狀的棺材就像是母親的懷抱一樣,可以給他們帶來安慰和安寧。這種棺材的封面娃娃,寓意是這些娃娃趕快投胎轉(zhuǎn)世,來世長命百歲。不過,那個工坊把那種東西拿出來,是不合時宜的。應(yīng)該是他們店里誰擺錯了。”
青蘭聽著劉昭的話,又仔細(xì)思考了下,剛想開口。劉昭像是知道她要問什么一樣,回答道:“你是想問棺材為什么沒有開口吧?這種娃娃棺材是兩半的,開口卻在娃娃腳底。腳底有一個洞,可以打開棺材,將孩童的尸體放進(jìn)去,就用紅泥封住底下的口,算是蓋棺。”
這個傳統(tǒng)讓青蘭覺得這個玩偶鎮(zhèn)詭異萬分。她總覺得這個鎮(zhèn)子雖然游客如織,但其實在思想還是其他行為方面有點與世隔絕的樣子。她覺得特別的怪異,但又說不出什么怪異。比如那些個用來燒給死人替代紙人的木質(zhì)娃娃,還有娃娃棺材,看似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guān)愛,卻難以理解。陰鎮(zhèn)忌諱雙生的習(xí)俗更讓她脊背發(fā)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