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正經事
夏原吉冷哼一聲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朝廷待他們恩寬,這些人實在不識抬舉!”
對于夏原吉的話,朱允熥也只是一笑置之,不過有些夏原吉說的那些話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
只可惜現在的大明即使是國力強盛,也沒辦法真正的做到將所有的土地都牢牢的掌控在手里,不管是漠南還是遼東,想要長期駐兵、筑城,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現在的遼東等地還不是北大倉,那里是真正的苦寒之地,也就是現在還沒有叫出來寧古塔的說法而已。
而漠南的一些地方是草原,大量的駐扎兵馬等等也沒辦法保證足夠的物資供給等等。現在的士兵都需要學習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種植水稻、小麥。
不是朱允熥不想去做一些事情,實在是生產力水平跟不上,想要瘋狂的開發等等有些得不償失,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道衍就看著夏原吉,說道,“夏大人,那些韃子是朝廷心腹之患,想來大家都明白。只是夏大人,朝廷兵餉、糧草不足,如何出兵?”
夏原吉也只能頹然嘆氣,不過還是說道,“現在那些韃子算不得心腹之患,只是秋后螞蚱罷了。等到過幾年,朝廷必然興王師伐之!”
朱允熥就笑著打趣了,“夏原吉,你倒是讓我意外。本以為朝廷要出兵,朝中必然會有人會來勸諫,要說些窮兵黷武、教化蠻夷之類的話語。”
夏原吉也不好爭辯,因為每次出兵的時候,朝中確實都會有類似這樣的聲音,而大多數也都是來自文臣。
而現在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反對的聲音,不是那些文官的一系列觀點和認知有了多大的改變。
實際上也就是單純的因為皇帝和太孫太強勢,對于這一次出兵是根本不容置疑的,那自然也就只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堅持了。
在沒有出兵的時候可以以各種條件勸阻皇帝出兵,可是一旦出兵了再去提及這些事情,那就是動搖軍心了,到時候就少不了要吃苦受罪,那也是咎由自取。
要說夏原吉,他本身就不算是什么比較熱衷于戰爭的人,甚至是比較抵觸戰爭,覺得那樣勞民傷財,對朝廷的負擔也極重。
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顯然也是沒辦法反對一些事情。
對于現在各個衙門的人來說,全力配合朝廷出兵,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他們的一些本職工作了,絕對不能有任何的耽擱、懈怠。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認真說道,“寶鈔的事情現在如何了?”
夏原吉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臣等已經悉數記下所制寶鈔、所收寶鈔,如今在令各州府縣衙門需收、兌寶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