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一年之計在于春
老朱對于朱允熥的回答非常滿意,說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心安了。文垚要睡了,朕先回宮?!?br/>
洪武皇帝到底是變了,以前親耕都是親力親為,不會事情做一半就撂挑子交給其他人去辦。但是現在的話,親耕也沒有他重孫重要。
老朱可以回去,但是朱允熥肯定是不能回宮,親耕禮剩下的事情也就是他來完成了,這時候也絕對不能偷懶了。
甚至在一些官員的眼里,這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傳承了,皇帝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情,就是在明顯的傳達一些意思。
不過那些事情暫時也不是百官們需要考慮的,他們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就行了。皇權的交替,暫時輪不到百官表達更多的意思。
朝廷已經定下來了一些規矩,更重要的還是要看皇帝手里有沒有權力。
親耕結束回到皇宮,朱允熥問道,“這一次會試,可覺得有些才干不錯的士子?”
朝堂上看起來也算是人才濟濟了,不過對于統治者來說,他們肯定是不會嫌棄有才干的人多,英才越多自然就越好。
哪怕有些時候可能會埋沒一些人才,但是也要遠遠好過沒有足夠的人可以用,這一點也算是統治者的想法。
陳迪就回答說道,“回殿下,此前閱卷,有一些看似還不錯的卷子。陛下開國三十載,教化天下、文風盛行?!?br/>
“這么說就是沒有驚才絕艷之輩了?”朱允熥則笑了起來,說道,“也罷,想要有那么經天緯地之才,這談何容易。”
實際情況也確實是如此,不是每一科的科舉都會帶來一些經天緯地之才。很多的時候,狀元步入仕途也未必就是能夠居廟堂之高。
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好失望的,這一科沒有太多的天才,那就等下一科再看看,說不定會有一些驚喜。
再說了,哪怕現在這一科看似沒有太多有才華的人,但是科舉取士的一個好處就是兜住了下限,這些中榜者也算得上是有些才華和本事的。
歷練歷練,說不定還能出現一兩個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的。讓他們去地方,也能夠有機會保一方安寧。
所以說現在還真的沒有理由放棄,這一科的取士正常進行也就行了,其他的也不用多想。
看向陳迪,朱允熥繼續說道,“會試之后,還是照慣例賜狀元牌坊。宣揚教化之事得繼續抓緊,你去和吏部商議一番,派官時按地域劃分好?!?br/>
異地為官、南人北官,這也是朝廷現在在提倡的一個做法。也可以說是硬性的要求,是必須要執行好的一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