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新氣象
老朱一直都很清楚朱允熥有著遠大的志向,在欣慰的同時也不免會有一些擔心的地方。
在老朱看來,他已經打下了江山,完成了大一統不說,周邊也沒什么像樣的敵人可以威脅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一些主要的矛盾和隱患也被剪除。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兒孫只需要安安穩穩的守江山就好,根本不需要折騰,哪怕是不做什么事情,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可靠的守成之君。
但是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熥,都是太有主見的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施政理念和抱負,這就不是打算安穩守江山的性格。
這也就意味著肯定會有折騰,很多的事情也就是和老朱最初安排的有些不同了,這自然不免會讓他擔心。
但是擔心歸擔心,老朱也是比較開心,“如果湖廣真的開出來了無數良田,百姓人口再多一些,我大明就不復糧食危機了。”
朱允熥聞言點頭,不過還是說道,“只能說多了些糧食儲備,真要是人口太多,說不定糧食也不夠吃。”
老朱不樂意的問道,“那得多少人糧食才不夠吃?湖廣真要是給你開發出來了,一萬萬人都養得起。”
一萬萬,那也就是一億人口了。這在如今的封建王朝看似是天文數字,可是朱允熥覺得這絕對不算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極限。
每當一個王朝政局穩定、糧食相對較足,必然會迎來人口的迅速增長。
這是根本不用覺得奇怪的事情,哪怕現在的大明沒有能力來個四萬萬人口,可是真的要是長期政局穩定,一萬萬也不見得就是不可思議。
畢竟現在的大明戶籍人數超過了一千一百萬戶,大約也就是六千五百萬人,相比起建國初年,已經有了一個極大的增長了。
朱允熥就看著老朱說道,“祖父,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人多、地少。現在人都愿意在江南,不愿去北方和荊襄。”
老朱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咱這些年頂著罵名遷民,就是想著要充實一些地方。大好的土地荒廢了也可惜,也是怕人多地少。”
江南好啊,大家都知道江南富庶,可是要全都是在江南的話,那就是地少人多了,那就是隱患。
老朱隨即感慨說道,“其實這些年仔細想想,荊襄之地這都算不錯了,只是百姓依然不愿去。”
那可不,湖北、江西等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些國家存在了,只是那時候被稱為‘蠻夷’,被認為是不知禮數等等。
在唐宋之后,這些地方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改善,可是依然沒辦法改變在很多人眼里,江南才是真正富庶之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