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不管怎么說。
送錢肯定沒必要了,蘇長峰比自己有錢的多。
這樣一來。
他好像也只能送詩詞了。
好在大乾重文,只要自己送的詩詞夠好,或許比送錢更讓蘇長峰滿意。
“哦?是么?賢侄打算送我詩詞?”蘇長峰聽到有些驚訝。
沒曾想葉天會為他準備了這份大禮。
要知道。
葉天從八月在洛陽城揚名到如今,所寫的每一首詩詞都是傳世之作!
其中幾首就算跟歷朝歷代的同題目詩詞比較,也是能排在第一的恐怖存在。
所以哪怕葉天現在臨時送自己一首相對普通的詩詞,怕是也能讓他在青史留名了。
這種情況下。
他又如何能淡定呢?
“那是自然,叔父因我被迫離開福新縣,我沒有別的地方能幫到叔父,只能寫詩詞送別了,希望叔父能一路順風!”葉天答道。
“什么因你離開,咱們自家人不說兩家話,不過你要是這么說的話,那我可就讓人準備筆墨紙硯了,免得等會兒我喝多忘記,下次再見可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沒問題,詩詞我來的路上已經想好,叔父若是怕等會兒忘記此事,盡管讓人拿筆墨紙硯過來就是,反正也不費事?!?br/>
“哈哈,那就多謝賢侄了,速速去拿筆墨紙硯過來!”
“……”
很快。
筆墨紙硯就被下人拿來放在旁邊的桌子上備好。
葉天見狀也不磨嘰,直接提筆寫詩。
《贈叔父之任瓊華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原為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別董大》,乃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后又各奔他方時的贈別之作。
只不過在這里被他改為了這個名字,而詩名中的“之”,則為“到”和“往”的意思。
至于這首詩的內容,也剛好符合蘇長峰接下來的行程。
瓊華縣位于西北邊緣地帶,自然也千里黃云蔽天日,再加上現在已經快要十一月,等蘇長峰等人去到瓊華縣的半路上,正好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而后面則是送別詩詞通用的千古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等葉天落筆。
蘇長峰也在旁邊感動的快要哭出來,就算他想到葉天送給自己的詩詞不會普通,可卻沒想過會這么好。
別看全文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可僅憑最后那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就足以讓這首詩名傳千古,晉升成為歷朝歷代第一送別詩詞!
除此之外。
“天下誰人不識君”拋開詩句本身的含義,同樣也是葉天對他的一種認可,也就是如今葉天是自己的侄女婿,否則他都想跟葉天當場結拜做兄弟了!
不過就算如此。
他現在也依舊很激動的說道:“好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若是早知道調任瓊華能得此佳作,本官一定主動上書朝廷請求調任,哪還用的著朝堂上的那群小人搬弄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