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鶯歌燕舞。
第一批棉線、棉紗、棉布、棉衣、棉襖,都做出了樣品,僅限于參觀和試穿。
九部大臣來到棉紡廠,參觀過后,試穿四季衣服,都贊不絕口。
棉衣穿在身上,可比麻衣舒服太多了。
因為透氣無異味,也比皮衣舒服。
我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棉花產業,各位現在應該知道了。葉坤現場上課,說道:
將棉紡業和麻紡業相比,棉花具有眾多優勢。麻業占地眾多,制造麻絲艱難,對環境污染很大,麻布也不適合穿著。棉花不一樣,加工工序很少,穿起來舒服,遠勝于黃麻葛麻……
諸葛豐說道:棉花的確好,就是產量不高。
產量不高,是因為品種問題。隨著我們的努力,以后會培育出優良品種的。而且任何作物,都有個適應過程,有個自我調整過程,總會越來越好的。
關于農作物育種,葉坤就是盲人騎瞎馬,胡亂摸索。
水稻良種怎么培育
葉坤將七八種水稻,混在一起催芽,移植在同一塊田地里,讓它們互相授粉。
或者將同一個品種,送去東西南北不同的地方栽種,看看最后的結果。
或者是同地區、同品種,給予不同的水肥條件,制造差異。
就是這樣的胡亂試驗,這幾年,也選出了一些優良品種,使整體產量提高了一些,口感質量也不錯。
棉花育種也是一樣,葉坤讓農業專家大膽試驗,變著花樣去折騰。
誰能折騰出成果,重賞!
棉紡廠,還是姜有德負責的,走過來問道:今年的棉花,全部給我嗎
只能給你一萬斤,滿足試驗要求。葉坤一笑,說道:
今天只有二十萬斤皮棉,我要留一半,做火藥引線和其他軍工設備。給你一萬斤,做樣品,調試紡棉車織布機,同時培訓各地棉紡技術人員。
剩下九萬斤,發往全境各大州府,組建棉紡技術學校,就地推廣技術,開枝散葉。
一個農作物的推廣,要幾年時間。
技術的推廣,又要幾年時間。
所以葉坤提前布局,爭分奪秒,在成都、重慶、漢中、河西四郡、錢塘、金陵、廬江等地,都要設置棉紡技術學校。
每個學校,培養一百人即可,再經過擴散,三年可以將棉紡業全面建立起來。
工部立刻下令,讓各大州府,派出十名巧手婦女,前來襄陽學習棉紡技術。還要派出木匠,學習紡車和織布機的打造。
紡車和織布機,都有標準的圖紙,還有組裝維修教程。
正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夏侯昌派來使者,希望從葉坤這里,買一些糧食,用鋼鐵來換。
諸葛豐怒道:糧食是國家根本,豈能賣給逆賊
葉坤想了想,卻制止了諸葛豐,傳召中原使者。
中原使者表達了夏侯昌的意思,中原旱災,導致秋季歉收,冬季肯定要鬧饑荒,希望葉坤以蒼生為念,交易一批糧食。
葉坤笑道:我打下江南,收江南之鐵千萬斤有余,又有各地鐵礦穩定生產,已經不缺鐵了。
江東的武庫,鎧甲刀槍無數,其中的次品,都被葉坤拿來大煉鋼鐵了。
還有大量百煉鋼,還有庫存的精鐵礦石。
現在的葉坤,的確不缺鐵,也不缺銅。
但是缺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