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雄辯高手。
每個方隊,也就六十人左右。
十幾個記錄員,分布在各個方隊身后。
天竺方面,來的都是僧侶。不過這時候的僧侶,還有頭發(fā),不是后世的光頭。
葉坤站起來,走到三角形中間的空地上,發(fā)表開場白:
文化與思想,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燈塔,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我們?nèi)A夏神州,有幾千年的歷史,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了不起的文化人和思想家,比如三皇五帝、文王武王、老子孔子、墨子孫子……
羅馬和天竺,同樣也是文明古國,世界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也出現(xiàn)過許多了不起的大人物。
我們今天在座的,都是古人的弟子和學(xué)生,繼承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并且有所進步和突破。
但是東西方的文化不一樣,思想也不一樣。我們在交流的時候,就會引起誤會和歧義。
今天邀請大家來開交流會,就是為了互相了解,互相學(xué)習(xí)。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一起討論進步。
接下來,襄陽太守唐禮起身,給大家介紹今天到場的各路精英。
介紹完畢,交流辯論正式開始。
羅馬大秦的學(xué)者,首先發(fā)難,向道家代表張羽真提問:
你們?nèi)A夏國,有百家學(xué)派,請問這一百家,哪個學(xué)派最好
張羽真笑道:
天地之間,有四時八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請問,哪一個節(jié)氣最好田壟之中,有五谷雜糧,都可以用來充饑。請問,五谷之中,有沒有好壞之分
華夏國百家學(xué)派的存在,亦是如此。順時而生,順勢而成,并無好壞之分。如果真的有好壞,那么天道昭昭,自然會隱惡揚善,將不好的學(xué)派淘汰下去。
葉坤聞言,有些驚喜。
看來張羽真的口才不錯,針對這次辯論,也做了功課。
雙方繼續(xù)辯論,大將輪流上陣,唇槍舌劍,精彩不斷。
辯論到激烈之處,羅馬大秦的學(xué)者,拋出一個陷阱題,詢問張羽真:請問張先生,你能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
葉坤聞言,立刻搶答:這道題,我來回答。
眾人都轉(zhuǎn)頭,看著葉坤。
葉坤笑道:羅馬大秦的文化,繼承了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有學(xué)問家提出一個論點,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因為河水在流動,水文在變化。一條大河,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譬如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不一樣,因為昨日之我,沒有今日這么老。
這個希臘學(xué)者的話,是對的。但是相對于我們?nèi)A夏國道家的觀點來說,又顯得太簡單了。他強調(diào)了變化,但是沒有揭露變與不變、矛盾與統(tǒng)一。
我們道家的太極八卦圖,就能很好詮釋對立與統(tǒng)一、動與靜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具體的解釋,可以讓張羽真先生詳解一下。
張羽真聞言,這才知道葉坤搶答,是為了提示自己,感激地一抱拳,接著葉坤的話,展開一番討論。
羅馬學(xué)者被葉坤侃蒙了,只得點頭認輸。
天竺僧侶隊那邊,站起一人,問道:請問華夏國最大的數(shù),是多少最小的數(shù),又是多少
這些僧侶來到華夏,也有幾年的時間,勤奮好學(xué),精通華夏文字和語言,都不需要翻譯了。
張泌笑道:我們最大的數(shù),是無極,也就是沒有盡頭。天地萬物有陰陽,數(shù)也有陰陽。無極大數(shù),大到?jīng)]有盡頭,那么相對應(yīng)的,無極小數(shù),也就小到?jīng)]有盡頭。
僧侶皺眉,又問道:海里最大的魚,有多大
張羽真反問:你們的魚,有多大
僧侶說道:根據(jù)天竺歷史記載,海里大魚,有萬萬斤之大,一口可以吞沒大象。
這才多大呀
張羽真搬出了莊子,說道:
我們道家莊子記載,任公子釣魚,以五十頭大象為誘餌,蹲在會稽山上,投桿到東海釣魚。三年后,釣來一條大魚,攪動整個東海。這條大魚,比泰山還大。切成肉干,從制河以東,到蒼梧以北的人們,吃了幾十年,還沒吃完。
眾人一起大笑。
天竺僧侶沉默半晌,問道:請問各位,人死之后,靈魂和思想,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