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意大利炮
“你吃的怎么樣?”放下手中的筷子,秦剛抬起頭說道,“如果不夠還可以再添,他們準備的很充足。”
將碗中的湯喝掉,吳三桂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笑著說道:“吃飽了,味道很不錯,我都想每天都到你這里來蹭飯了。”
“不用羨慕我們,”秦剛搖了搖頭擺手道,“等到你們完成了篩選之后,大人也會讓你們每天吃上這樣的飯菜的。你放心,不會因為你們是后來的就區別對待,大將軍一向都一視同仁。”
“不愧是大將軍。”吳三桂感慨的說道。
“吃完了就走吧!”秦剛站起了身子說道,“我帶你去看看咱們的大炮。”
吳三桂點了點頭,跟著秦剛一起站起了身子,兩個人朝著后面的演武場而去。趕到這里的時候,這里似乎在進行著某種訓練。
秦剛帶著吳三桂來到了后方,一排大炮擺在這。
吳三桂從這邊數到那頭總共四十五門大炮,作為大明朝的將領,吳三桂也不是沒有見過大炮,甚至還見過比現場那種更大的大炮,眼前這些大炮,還是讓吳三桂大吃一驚。
每一門大炮下面都有兩個輪子,看起來很好推動。除此之外,炮筒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粗,炮身也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大。
材質也不是銅的,而更像是鋼鐵。
除此之外,每門大炮的旁邊都擺放著城墻的炮彈,炮彈并不是圓形的,下面是圓柱形,上面則是尖的,看起來略微有一些古怪。
“我來給你介紹一下,”秦剛走到一門大炮旁邊,拍了拍笑著說道,“這門大炮大將軍命名為崇禎十二型七十五毫米加農炮,偷偷告訴你,我們私底下都叫他大將軍炮。”
吳三桂緩緩的點頭說道:“我記住了。”
秦剛滿意的點頭說道:“我給你介紹一下大將軍炮的特點,這是一門后裝線膛炮,采用了全新的鑄造方法,使用了全新的炮彈,是咱們鋼鐵廠和兵工廠的最新產物。”
“炮重兩千五百斤,可以用馬拉,也可以用人推,還可以拆卸,拆卸了之后人搬也行,用馬車拉也行,到了地方之后還可以組裝,使用很方便。射程達到了十五里,威力我和你說也不太好理解,給你試試看。”
“能試試看?”吳三桂有些興奮的說道。
“當然可以了。”秦剛在旁邊笑呵呵的說道。
實際上秦剛介紹的也都是工廠那邊告訴他的數據,李剛鑄造的這門炮,其實是以后世非常經典的一款大炮為原型,這門大炮就是M1897型75mm加農炮。
法國施奈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口徑75毫米的牽引式野炮。又稱75ABS1897式野炮。1897年研制成功,是世界上最早的彈性炮架火炮。其射速、射擊精度和機動性能,比剛性炮架結構的同口徑火炮有明顯提高,用于為野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此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性能最好的速射炮之一,各國很快競相仿制,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量使用。
秦剛對著旁邊招了招手,很快就有一隊炮兵跑了過來。伸手拍了拍大炮,秦剛大聲的對他們說道:“吳將軍到咱們這里來參觀,打幾炮給他看看,不要丟了我的臉。”
“是,將軍。”炮兵隊長連忙開口說道。
很快大炮就被架了起來,標定了靶子之后,炮彈被推入炮膛。旁邊的隊長輕輕的揮動了一下旗子,炮兵開炮,炮彈砰的一聲就飛了出去。吳三桂站在遠處看著炮彈旋轉著飛過去,落在了不遠處的山坡上。砰的一聲爆炸,早就標好字的靶子瞬間被炸上了。
大炮沒停,砰砰砰砰,又連續打了四發炮彈,全部都炸在了一個位置。地面的泥土被濺起了老高,煙霧彌漫在了整個陣地上。
“怎么樣?”秦剛笑呵呵的對吳三桂說道,“全新的大炮,最大的優點就是射速快,拉到野外,絕對能夠讓皇太極也吃不了兜著走。”
吳三桂目瞪口呆著,看著這一幕,指著不遠處的彈著點說道:“咱們能不能到那邊看看,我想看看究竟炸成了什么樣。”
“當然沒問題,”秦剛點了點頭,對旁邊的人說道,“牽兩匹馬來,我要和吳將軍過去看看。”
“是,將軍。”手下連忙答應了一聲,兩匹戰馬很快就被牽了過來。
吳三桂和秦剛兩個人翻身上了戰馬,朝著靶子的地方就奔跑了過去。
秦剛雖然知道一些,但其實他知道的并不是很多,M1897年式75mm速射炮的誕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件頭等大事。
在此之前,不論是十九世紀的英國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或是十五世紀時土耳其人圍攻君士坦丁堡所用的巨炮,不論前裝后裝、滑膛線膛,它們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后坐力。
火炮發射時的后坐力會將炮身往后推離炮位,不僅士兵要費力將它推回原位,限制了火炮放列時可以選擇的地點,同時更使得瞄準盡失,得重新計算彈道諸元,既費時又無效率。
法國人做出的改良,在于他們給火炮加上了一個液壓駐退復進機構———如此一來,火炮的后坐力便由駐退機吸收,而減輕了傳達到炮架上的后坐力。
裝備了駐退機的M1897型75毫米速射炮由于無需推回炮位,每分鐘可以噴出十五發炮彈、極限狀態可達到三十發的驚人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