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一張名片
田安象聽了這話,下意識打了一個圓場:“松市長見諒,元慶同志或許用詞不準確,不過我們安北的干部,都是直腸子。說話不會拐彎抹角,這語言的藝術還要多練練。”
盡管松磊說話似乎有些刺,但是田安象義無反顧頂了上去。
他就像是老母雞護小雞一樣,不能看著自己帶出來的干部受委屈。要不是有這份擔當,他也不會在天水市有如今這樣的威望。
而且讓張元慶開口,是田安象的主意,那么有什么問題,自己不能在旁邊看著。
松磊卻又笑了,他擺了擺手:“我就是開個玩笑,在這里別搞因言獲罪那一套。如果連這點包容心都沒有,還談什么發展。”
松磊說著又看向張元慶,這一次顯然重視了很多:“通過一個星期的了解,能夠看出這些問題,這份眼力還是不錯的。”
張元慶聞言,趕忙說道:“松市長我這就是一家之言而已,因為我之前是在縣區工作過的。所以對縣區發展,較為關注而已。”
松磊聽到張元慶有縣區工作的經驗,不由點了點頭。難怪對方能夠這么精準的點出滬市城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而且說的言之有物。
他自己也是基層干上來的,對于這些有基層經驗的干部,都是比較有好感的。而且近年來用人的導向來看,都是偏重于有基層經驗的。
在體制內有一個說法,在四十歲前擔任縣區一把手的,后面發展的路都不會太差。周強斌也是這個情況,四十歲前擔任了縣區一把手,后來四十歲擔任副廳級的領導。
松磊關心問道:“之前在安北哪個縣區工作過?”
張元慶隨口說了常溪縣和繁華區的名字,不過他也知道,以松磊這個段位,對這兩個安北不起眼的縣區,也不會有什么過多的關注。
沒料到的是,松磊聽到常溪縣的時候,露出了一絲疑惑:“萬福,常溪縣這個名字,我怎么聽著有些耳熟。”
他詢問的是祝萬福,祝萬福經過思考之后說道:“之前央媒似乎報道過常溪縣,您帶領我們還開展了相關的學習。”
這么一提醒,松磊恍然大悟:“我就說,怎么聽了很耳熟。元慶同志,你之前在常溪縣擔任什么職位?”
張元慶如實說了,自己歷任招商局局長、副縣長、常務副縣長等職務。
田安象見狀加了一把力:“要說別的事情,我們還不是很了解。但是常溪縣那我也很熟悉,我記得沒錯的話,常溪縣的產業鏈發展,就是元慶同志一手打造出來的。”
“哦,看來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元慶同志,這個常溪縣的情況我有點好奇,能否跟我好好說說。”
松磊一聽就來了興趣,主動詢問張元慶在常溪縣的工作。
張元慶見狀,也不含糊,就把自己所做的一些工作,挑了一些亮點出來。
松磊聞言,沉吟了片刻,然后說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常溪縣位于安北省,可以說各方面條件距離咱們滬市有很大的差距。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縣,能夠鬧出這么大的動靜,事實證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番話,是說給滬市干部們聽的。
祝萬福適時開口:“松市長說的是,關于常溪縣的發展實例,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元慶同志,你可以總結總結經驗,出一本書,到時候方便我們學習。”
祝萬福開個玩笑,實際上主要是為了迎合松磊而已。
張元慶卻想了想說道:“說到出書,我一直都有想法,不過這個想法沒有一個契機能夠實現,來到滬市之后,這個想法已經成型了。準備回去之后,將這調研的寶貴材料收集起來,到時候為這本書再充實一些優秀的理念。”
松磊顯得很感興趣:“這本書如果能夠成型,可以發給我看看。看書是我的一大愛好之一,到時候我幫你參謀參謀。”
張元慶順著話說道:“那就太好了,到時候作者一欄,把您也放進去。”
這分明就是玩笑之話了,松磊這么大的領導,哪有時間看你一個處干寫得破書。至于把名字寫進作者欄什么的,張元慶就是想寫,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給你掛這個名字。
松磊果然笑笑也沒開口了,大概是害怕這小子真的順桿爬。畢竟雙方交流過程中,他發現這小子跟自己說話,還真是沒有一點拘束的感覺。
并不是這個小子顯得很沒大沒小,反而是對方態度平和,自己跟他交流時,會不由自主忘記對方的身份。這或許,也是一種人格魅力吧。
張元慶發言之后,就輪到了楊東月。有他在前面打樣,他們就放松了很多。
楊東月圍繞著環保工作,提了一些建議。在天水市,環保也是楊東月分管的工作之一。她從這個地方入手,總算是能夠說出一些所以然來。
其他人也或多或少提了一些意見,松磊聽得都很認真,時不時點了點頭。但是不像調侃張元慶的態度了,只有一些建議提得不錯的,他才開口多說兩句。
等到座談會結束之后,因為下午就要出發,中午祝萬福出面組了一個送別餐。松磊也是破天荒推掉了其他的事情,主動參加了這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