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章:底艙禁區
1994年4月1日上午,陽光艱難地穿透云層,灑在千島湖那如墨般深沉的湖面上。海瑞號殘骸靜靜漂浮著,像一頭被命運擊垮的巨獸,散發著死寂與絕望的氣息。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混合著湖水的腥氣,讓每一口呼吸都變得沉重而壓抑。
刑偵支隊長劉勇健站在岸邊,望著眼前的慘狀,眉頭緊緊擰成了一個川字。他身形高大挺拔,身著筆挺的警服,警帽下的眼神犀利而堅定,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些許痕跡,但也賦予了他沉穩與睿智。此刻,他的內心被深深的震驚和憤怒填滿,這起案件的惡劣程度遠超他的想象。
劉隊,現場情況很復雜,我們已經在組織勘查了。一名年輕的警員小跑過來,神色焦急地匯報著。
劉勇健微微點頭,深吸一口氣,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海瑞號。登上殘骸的那一刻,他的皮鞋踩過變形的舷梯口,金屬的余熱透過鞋底傳來,讓他的心中一緊。他環顧四周,只見甲板上一片狼藉,燒焦的木板、破碎的玻璃、扭曲的欄桿,仿佛在訴說著那場驚心動魄的災難。
劉勇健的目光落在未動的救生衣上,心中不禁一顫。他突然想起三年前的客輪事故,當時遇難者的衣物里也藏著未使用的救生設備,這一相似之處讓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蹲下身子,仔細檢查著救生衣,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劉隊,底艙入口這邊有發現!一名警員在底艙入口處大聲喊道。
劉勇健立刻起身,快步走到底艙入口。只見底艙入口的鋼板凹陷處,有一些顆粒狀物體。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撿起顆粒,放在眼前仔細觀察。憑借多年的刑偵經驗,他判斷這是獵槍霰彈的殘留物。
看來,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火災事故。劉勇健站起身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隨后,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本筆記本,開始在上面畫起船體結構圖。他的筆觸沉穩而有力,每一條線條都精準地描繪出船體的輪廓和各個部位的位置。舷梯失蹤的位置被他用紅筆圈了七次,那鮮紅的圓圈在白色的紙張上格外醒目,仿佛是一個個亟待解開的謎團。
在勘查過程中,女導游陳雨薇的尸體被發現。她靜靜地躺在角落里,身體已經被燒焦,面容模糊不清。劉勇健蹲下身子,仔細檢查著尸體。他發現,陳雨薇的手指仍保持著護頸的姿勢,指甲縫里嵌著不屬于她的黑色纖維。這一發現讓劉勇健陷入了沉思,他推測陳雨薇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一定遭遇了極其危險的情況,她試圖用手保護自己的頸部,很可能是在反抗襲擊。
底艙積水里漂著撕碎的臺幣,油墨在水面暈開,形成類似骷髏的圖案,仿佛是死亡的詛咒。劉勇健看著這一幕,心中的憤怒再次涌上心頭。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四周,暗暗發誓一定要將真相查個水落石出,給受害者和家屬一個交代。
當輔警說像集體中邪時,劉勇健的筆尖劃破紙張。他抬起頭,目光嚴厲地看向輔警,說道:32人不可能同時失去逃生能力,除非有人封死了生路。我們是警察,要相信科學,不能被這些毫無根據的說法干擾。這起案件背后一定隱藏著重大的陰謀,我們必須找到證據,將兇手繩之以法。
劉勇健繼續在現場勘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仔細檢查著每一處燒焦的痕跡,試圖還原火災發生時的情景。他發現,火源似乎是從底艙開始的,而且火勢蔓延得非常迅速,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縱火。
在底艙的角落里,劉勇健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腳印。腳印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致,顯然是多個人留下的。他蹲下身子,用手比劃著腳印的大小,心中推測著留下這些腳印的人的身份和行動軌跡。
劉隊,我們在湖底發現了一些可疑物品,可能和案件有關。一名潛水員浮出水面,大聲匯報著。
劉勇健立刻走到湖邊,看著潛水員從湖底打撈上來的物品。其中有一些破碎的木板、一把斧頭和一些繩索。這些物品上都沾滿了淤泥和水草,散發著一股腐臭的氣味。
劉勇健仔細檢查著這些物品,發現木板上有一些燒焦的痕跡,斧頭的刃口上有血跡,繩索上則有一些奇怪的結。他推測,這些物品很可能是兇手作案時使用的工具,而繩索上的結可能是他們用來捆綁受害者或者封堵底艙入口的。
隨著勘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線索浮出水面,但這些線索卻如同亂麻一般,讓劉勇健感到有些困惑。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證據來梳理這些線索,找出案件的真相。
劉隊,家屬們已經到了,他們情緒很激動。一名警員匆匆跑來匯報。
劉勇健嘆了口氣,他知道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加艱難。他不僅要面對復雜的案件,還要安撫受害者家屬的情緒。他整理了一下警服,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向家屬們。
家屬們圍在警戒線外,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場面十分混亂。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悲痛和憤怒,眼神中透露出對真相的渴望。
警察同志,我女兒呢她在哪里你們一定要找到她啊!一位中年婦女哭著沖向劉勇健,抓住他的胳膊,聲音顫抖地說道。
劉勇健輕輕地拍了拍中年婦女的肩膀,安慰道: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調查這起案件,給您一個交代。現在請您先冷靜一下,配合我們的工作。
在安撫家屬的過程中,劉勇健不斷思考著案件的線索。他意識到,這起案件不僅涉及到32條生命,還關系到兩岸的關系和社會的穩定。他必須盡快破案,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社會一個交代。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太陽漸漸西斜,湖面上的余暉灑在海瑞號殘骸上,仿佛為它披上了一層血色的外衣。劉勇健站在岸邊,望著眼前的場景,心中充滿了壓力和責任感。他知道,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戰斗,但他絕不會退縮,他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揭開案件背后的真相,讓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
第四章:尸語者
4月5日,天空陰沉得仿若一塊沉甸甸的鉛板,低低壓在淳安這座小城的上空,仿佛隨時都會壓垮人們的希望。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混合著泥土與青草的味道,給人一種沉悶而壓抑的感覺。淳安臨時停尸房就坐落在縣城邊緣,一座不起眼的建筑,此刻卻承載著32條逝去的生命,以及無數家庭的悲痛與絕望。
陳世賢身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工作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后的眼神深邃而專注,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皺紋,每一道都訴說著他職業生涯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作為資深法醫,他已在這個崗位上默默耕耘了數十載,見證過太多的生死離別,也讓無數具沉默的尸體開口說話,成為解開案件謎團的關鍵。今天,他面對的是海瑞號慘案中的遇難者遺體,這無疑是一場艱巨的挑戰。
走進停尸房,一股濃烈的福爾馬林氣味撲面而來,陳世賢早已習慣了這種味道,他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便徑直走向擺放尸體的地方。他的腳步沉穩而堅定,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對死者的尊重與承諾。
第一具被推到他面前的是一位女性尸體,陳世賢輕輕揭開覆蓋在她身上的白布,露出了她傷痕累累的身軀。他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著女尸手臂上的克雷氏骨折,骨折處的骨頭錯位明顯,周圍的皮膚呈現出青紫色的瘀斑,這是生前遭受劇烈外力撞擊的典型特征。他的手指輕輕觸碰著骨折處,感受著骨頭的斷裂形態,腦海中開始勾勒出當時的場景。
這是被人用力拉扯或者摔倒時,用手支撐地面造成的骨折。陳世賢自言自語道,聲音低沉而沙啞,在空曠的停尸房里回蕩。
接著,他的目光落在女尸腕間的翡翠鐲子上,那鐲子質地溫潤,色澤翠綠,一看便是價值不菲。陳世賢輕輕拿起鐲子,鐲子硌得他掌心發疼,仿佛帶著死者生前的痛苦與不甘。他將鐲子放在一旁,繼續進行檢查。
陳世賢戴上手套,動作輕柔地用蒙古刀(知青時期遺物)輕輕撬開死者牙關。這把蒙古刀跟隨他多年,見證了他無數次的解剖過程,此刻在他手中,就像一把解開真相的鑰匙。口腔內的碳末分布不均,舌尖卻異常干凈,這一細節讓陳世賢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
這是被迫窒息的典型特征。陳世賢心中暗自思忖,兇手很可能是用某種方式捂住了她的口鼻,導致她無法呼吸,最終窒息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