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915(下)
雖然中樞并不認為同盟國能贏,但中樞依然看好德國,準備放長線釣大魚。
不過,這其中的投入成本需要好好把握。
另外,除了和英法等國的貿易,對俄貿易的量也大幅上升。
而這件事還要托德國人的福,由于年初的海戰,德國對于北歐航線的威脅大增,尤其是德國的潛艇部隊,對英國的北歐航線進行了毀滅性打擊,在1915年中,英國在北歐航線損失了超過3十5萬噸的商船,這1數字正在快速增加。
如果單看噸位,這對于商船總噸位2000萬噸,占據民用造船業6成規模的英國來說自然不算什么。
但問題是,北歐航線沒有那么多的運輸配額,如果德國人按照這種發展速度對英國船隊進行襲擊,那么英軍最遲在1916年4月就將失去對俄羅斯的支援。
因此,為了更加穩妥的支援俄國,英國再次找上了中國,希望中國能夠進1步放開與俄國的貿易。
在這1點,中國自然是同意的,不過自然不能太過于迅速的答應,要再從俄國身上刮1刀才是。
首先,中國同意了舉行4方會談,這1次俄國沒有被排除在外,中國的這個表態讓俄國政府松了口氣,看來這場談判是有機會的。
俄國大使隨即拜訪了英法兩國大使和中國外交部長,希望此次中俄貿易開放能夠更加廣泛,不要局限在軍火方面。
由于前線戰爭愈發殘酷,俄軍損失1直居高不下,大量征兵使得農田出現了1定程度的荒廢,境內的叛亂也此起彼伏,工人和農民經常因為沉重的賦稅和極差的生活狀況發生起義。
對于英法希望的軍火貿易,中樞進行了專門的計算,對貿易規模進行了準確的計算,保證俄國不會在前線為德軍帶來太大的麻煩。
而對于出售1般商品,中國則表示了歡迎,但中國變更了要求,在最新的貿易條約中,中國只接受英鎊和貴金屬,在軍事貿易中,后者的占比不得低于40%,日常貿易中,后者占比不得低于20%,同時對于金銀比例也做出來限制。
盡管中國的要求頗為嚴格,但俄國并沒有選擇的權利,俄國本身就是靠協約國的貸款活著的,只要英法同意,在這種問題上俄國的活動空間并不大。
除了貿易,英法還希望中國工程隊幫助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復線,并進行現有線路的維護和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