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馬上任
秋日明媚,金風送爽,天空蔚藍,白云悠悠。
建康士子、百姓在臺城東的青溪之畔沿途圍觀,擁擠不堪,簞食壺漿,相送王師。
無數鮮花、花球、水果,向帥旗下的陳望身上、馬上扔來,令他應接不暇,只得左右抱拳拱手,笑臉答謝少女、美婦們的好意。
陳望率領著準岳父王蘊調撥的五千精銳大晉子弟兵,乘戰船二十艘出秦淮河,橫渡長江,于次日下午到達了歷陽郡。
南中郎將、歷陽太守江卣早已恭候在江邊,下船后,陳望命兗州司馬柏華安排軍兵于歷陽西城門外扎營,隨著江卣一起進了城。
進了歷陽郡衙后,陳望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江卣。
陳望看著常年操勞于江北后勤給養供應的江卣,不免心中有些難過,他沉聲道:“叔父,此次出征我給您帶來一個副手,也是我的同窗,名叫庾楷,乃庾太尉之孫。”
“哦……”江卣手撫著稀疏的山羊胡,瞇眼道:“長公子這是……”
“實不相瞞,我有意讓庾楷日后接您的班,還望您盡心培養,”陳望直言不諱地接著道:“當然,他何時能勝任此職,全憑叔父大人決定,我不催您。”
“這……”江卣有些意外地沉吟著道:“長公子是覺得我老邁昏聵了,還是有失職失察之處?”
陳望心道,他這是誤會我了,看來對古人說話還得講究個含蓄二字才好。
于是臉上浮起了笑意,但語氣里卻是多了一份真誠之意,他溫言道:“叔父,您誤會了,侄兒前來兗州非常需要你們這些父親舊部的協助,但你們大多都已在江北軍中效力十數載,年齡、身體都不比從前,侄兒想調你們回建康,一來是回京盡享榮華富貴,二來是助我在朝中多幾分話語權,以免被奸佞之臣構陷。”
江卣聞言,面色緩和了下來,頷首道:“長公子之意我不是不知,只是在一個地方一個職位上待久了,難免有不舍之情,還望見諒,這……庾楷是可塑之才嗎?將來讓他掌管江北十數萬大軍和二百萬民眾的生計,你可放心?”
“唉!”陳望嘆息道:“最令我放心的自然是叔父您,但總要得有接替之人,庾楷出自高門庾氏,家財萬貫,自小錦衣玉食,肥馬輕裘,不瞞叔父您說,若是掌管錢糧之事給我兩個人讓我選擇,另一個是出身寒門,自小節衣縮食,寒窗苦讀,品學兼優之人,我定當選擇庾楷。”
“哦?”江卣微微一怔,此番言論他還是第一次聽說,蹙眉問道:“這是為何?”
“越是貧苦出身的人,在巨大財富面前,在自認為不易被察覺的機會面前,越容易改柯易節,”說完,陳望笑了笑,怕江卣誤會,解釋道:“當然,這里說的是個概率問題,而不是代表所有。”
江卣思忖了片刻,心中嘆服不已,躬身施禮道:“長公子知人善任,所見甚是,正所謂‘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若是將寒門子弟安排在其他職位上或許能有所成就,若是跌倒在錢糧之上,那就太可惜了。”
“嗯,寒門子弟最合適的職位就是在督察和諫議方面,常常會出千古諍臣,也是檢驗主官或者陛下的一面鏡子。”陳望點頭繼續道:“《吳子·治兵》說,教戰之令,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吳起在這里講的短者怎樣、長者怎樣等是從教練作戰之法令角度來講的其實這里隱含著一些用人之道就是因勢用人的問題,即根據人才個人特點用之或讓持矛戟或讓持弓弩等。這與劉邦的因勢用人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用人一定要靈活把握好“勢”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地分配任務,使下屬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把工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