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遭遇
是的,不止是九江衛,而是這次奉調而來的所有衛所,都已經被架在火上了。
在衛指揮使大人口中說出倭寇可能已經攻打到寧波府城去的消息后,所有將官都清楚,必須拼命一次了,不然事后肯定要被追究責任。
丟城失地在大明朝可是重罪,出發前就知道黃巖縣已經被倭寇攻破,臺州府那邊就像死了親爹一樣求救,這邊定海縣又被倭寇攻破,現在更是傳出倭寇意圖進攻寧波府。
不知為什么,不少人忽然有點羨慕之前遇到的觀海衛的人,他們能活著從戰場上逃出來,雖然出戰不利的帽子肯定丟不掉,但是至少命保住了,即便將來朝廷追究,無非就是往死人身上扣帽子。
雖然活著的衛指揮一級高官肯定要受到波及,但是主要責任是能逃脫的,都是死人頂主要的罪責。
但是現在九江衛和其他幾個衛所就不同了,沒有交戰就跑了,那是畏敵,如果之前沒有發現倭寇,大家還可以跑余姚去,可是現在絕對不成。
寧波府沒丟還好,寧波府要是丟了,衛指揮一級不知道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大人,下午軍帳那邊最后到底是怎么個章程?我等皆愿奉命行事,絕不敢違令。”
吳占魁這會兒忽然說道。
“我等皆愿奉命行事,絕不違令。”
隨著吳占魁話音落下,身邊幾個千戶和身后的十來個百戶都紛紛齊聲作揖道。
“明日,安慶衛、廬州衛為前軍,滁州衛為右軍,我九江衛為左軍,出戰迎擊倭寇,消滅當前之倭寇以后,大軍殺入寧波府,解救慈溪縣城。”
“遵命。”
下方軍將又是整齊劃一的喊道。
隨著九江衛軍議結束,全營將官經歷了一個難眠之夜。
第二日,全軍吃過早飯后就再次拔營,安慶衛為前軍,其后依次廬州衛、滁州衛,最后才是九江衛。
對于這樣的安排,所有營中將官大多都知道了隊列的順序是怎么來的,也就不奇怪了。
說來也好笑,這次隨隊出征的文官是南京兵部一個從五品員外郎,之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到了紹興,眼看著遇到了倭寇,而這些衛指揮卻是一個個畏敵如虎,想要后撤去余姚城,自然是不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