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草包
魏廣德用自己御史的身份想要逼退身后的追兵,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喊話的時候提到了南京城里城外駐扎的京營衛所。
以振武營一支部隊的戰力,要想擊敗眾多的其他衛所,自然是癡人說夢。
此刻把這話點出來,就是想讓那些士卒清醒點,他們和朝廷之間的力量對比,別圖自己一時高興壞了性命。
而魏廣德在面對著對面沖來的士卒大喝時,也暗中偷偷拽過韁繩,調轉馬頭,隨時準備驅馬逃命,他可不打算把命丟在這里,若不是對胯下戰馬有信心,他是絕對干不出這事兒的。
此時,振武營的人雖然還處于亢奮之中,特別是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看到了黃懋官被打死后的尸體。
三品官,說殺就殺了,其他的還怕甚么?
沒有多想,現在振武營士卒腦海里想的都是勞資天下第一,其他的衛所還有誰,還有誰像他們這么牛逼。
大明朝軍戶苦,別看軍戶人家端著朝廷的鐵飯碗,可是到了現在,這個鐵飯碗不僅不香了,反而成為一個累贅。
大明朝建國之初一直是執行以實物計價,不管是官員還是士卒,俸祿都是按照米糧多少給付。
只是到了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肆營建北京城,還有數次北征導致朝廷背負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于是有聰明人想出了折色的方式發放俸祿,還有用諸如香料、象牙等海外珍品抵扣俸祿等方法,這些操作實際上就是變相壓縮俸祿支出。
但是不管怎么變,以實物計量的方式都沒有變,只是稍微變通一下。
軍戶的待遇,在開國之初是很好的,并不存在吃不飽飯的問題,待遇甚至超過民戶。
只是在經過二百年天下承平后,國內經濟高速發展,時過境遷自然就變得不一樣了。
明朝的俸祿在這二百年時間里沒有絲毫變化,開國給多少米糧,到現在還是給多少米糧。
若是一直以實物給付,軍戶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會提高,但至少不會倒退太多。
可是在俸祿折色這一政策下,士卒的俸祿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到了現在,不說農戶的收入,就是那些在城里務工的普通人,每年的收入在繳納賦役后還能剩下三、四兩銀子。
而軍戶呢,不管是軍餉還是補給的其他實物,不管是米糧還是棉花和鐵料等,全都折色后全年收入也很難超過二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