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陳矩密訪
從陳佑口中知道了俞大猷獨輪戰車的作戰經歷,魏廣德雖然覺得這東西有些效果,可那次所謂的實戰,說實話,價值不大。
雙方充其量只是對峙,有過一些佯攻,但是最終都沒有大打出手,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判斷這件新式武器在戰場環境中的真實威力。
當然,魏廣德也知道,現下的蒙古騎兵,因為鐵料缺乏,現在他們能組織的也只能是輕騎兵部隊,就連俺答汗本部都沒有組建重騎兵部隊用于突陣。
現在的蒙古騎兵和后世玩游戲打怪的放風箏戰術差不多,在敵人軍陣附近游走,拋射箭雨攻擊敵方,直到對方經受不住打擊軍陣崩潰,他們才會趁勢殺入敵陣。
只要能夠防御韃子騎兵拋射,軍陣屹立不倒,對峙過后大概率蒙古騎兵會因為沒有好機會選擇戰術撤退。
俞大猷那一戰,顯然韃子是受到兵力不足的困擾。
別看俞大猷手上人馬和他們相近,可別忘了左近的牛心堡里還有數百明軍,他們不是內地那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軍戶可比,常年在邊鎮和韃子廝殺,戰斗力也是相當強悍的。
而明軍雖然名義上上兩股,可實際上卻是三伙,韃子那千把人需要分成三股力量進行防御,還要選擇出重點攻擊目標。
牛心堡明軍需要分出少量騎兵監視,而明軍后方那二百騎兵也需要分出相應騎兵進行應對,這樣剩余可以攻擊明軍步卒的騎兵就大大減少。
所以在發現明軍兵力略占優勢,對方又使用一種他們沒有見過的武器作戰,幾次試探后發現占不到便宜,主動放棄這次軍事行動也就可以理解了。
獨輪戰車的作用,韃子也能看出來,那塊擋板太明顯,就是防御他們箭雨的,相當于以前明軍軍陣前的刀盾手,只不過這玩意防御面積更大一些。
叫信使下去休息后,在家里吃過午飯,魏廣德回到翰林院就在琢磨這事。
書案上信紙也鋪好了,就是考慮怎么給俞大猷回信。
試探朝廷的看法,這個很簡單,但是魏廣德覺得現在做這件事兒似乎有些操之過急。
有實戰效果的武器,朝廷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即便造價超高,也會少量裝備部隊而不會束之高閣,更何況俞大猷搞出來的是低配版步戰車。
和以前明軍裝備過的戰車相比,獨輪戰車的造價便宜了許多,若是經過實戰檢驗后證明其效果,就沒有不裝備的道理。
而說操之過急就在于都沒有真正投入到戰場上,那獨輪戰車看上去又如此簡陋,如何能讓人信服。
獨輪戰車造價雖然低廉,可不代表就可以肆意浪費國帑,現在朝廷財政緊張,正該是節儉開支的時候,清流們自然愿意捏大同這個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