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大窟窿
劉漢和俞大猷在一邊研究輿圖,很快就有了大致方略,回到了李文進身旁,開始向他匯報此戰的計劃。
“李大人可帶親隨先行,直接入殺胡堡召集邊軍趕來支援,我等則于明日中午趕到安銀堡,這里雖早已被廢棄,可過來時我看到堡墻還在,以此堡為依托,對面韃子萬余人,未必沒有勝算。”
劉漢道。
不等李文進說話,俞大猷也開口說道:“以安銀堡的戰場主要是為了穩妥,若交戰不利,我軍可以退回城堡防御,等待大人率軍來援,并不是說我等不能取勝。”
聞言,李文進倒是點頭,“未慮勝先慮敗,正該如此。”
他已經從俞大猷的解釋中明白,他們依托早已被明軍放棄的城堡并不是沒有擊敗韃子的信心,只是先布下一個后手,防止戰敗后全軍潰敗。
有軍堡在后,就算出戰不利,大軍潰散也會選擇逃入安銀堡,而絕不會在草原上和韃子玩賽馬。
話雖然這么說,不過李文進倒是很關切的開口問道:“我軍有八千人,韃子有萬余,勝敗幾何?”
問出這話,要死大家都在大同鎮城,估計劉漢就會拍著胸脯對他說包贏的話,可這是在關外。
劉漢只是皺皺眉,卻沒有說話。
說實話,這還是他第一次指揮明軍在沒有城墻的依仗下和韃子交戰,這信心嘛,確實少了點。
劉漢不說話,眼睛看向了俞大猷。
先前研究戰術,其實就是尋找一個最有利的戰場,當然這要考慮實際情況,那就是時間和距離。
最理想的戰場,當然是在殺胡堡和韃子交戰,可時間、距離均不允許啊。
安銀堡,是他和俞大猷看過輿圖后不約而同選擇的戰場,自然是不會錯的。
選擇背靠安銀堡和韃子來一場野戰,這也是俞大猷的想法,勝則繼續回返大同,敗則退守軍堡。
只是臨陣指揮這樣的大事,貌似他已經全部交給俞大猷負責,而如果轉入安銀堡防御戰,那么指揮權自然他就要收回。
防御戰,他可是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