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開炮
茫茫大草原上,涇渭分明的兩隊人馬相互列陣,雖然陣型還在調整,可俺答部真實的軍容已經徹底暴露在明軍眼前。
“有點麻煩,這隊韃子有至少三千人是俺答汗的衛隊,剩下那幾千人應該也是哪個萬戶下面的精銳,我們的情報有誤。”
劉漢此時緊繃著臉對俞大猷說道,其實他還想說這仗最好不要打了,趁著對面還沒做好準備,馬上往回跑,四里地,大部分明軍應該是能夠跑回軍堡的。
之前明軍探知的消息,推測是臨時征調的萬戶,這樣的隊伍和普通明軍對陣都稍顯不足,也就是人數的優勢讓劉漢略微有點擔憂。
可現在,出現在他眼前的那里是臨時征調的牧民,對面韃子士卒冷峻的表情就知道,他們算是草原上的職業軍人了,對上自己手下最精銳的士卒也要占據上風,這仗還怎么打?
“精銳嗎?呵呵.打了才知道誰的才是精銳。”
俞大猷到現在還是對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卒充滿信心,一百多門佛朗機炮,還有一千支鳥銃,這樣的火力是之前在浙江不可想象的。
江南兵雖然使用西洋火器的時間早,可沒機會進行這么大規模的火器部隊集中使用。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倭寇來襲,往往幾條船百多號人就是一路,似乎倭寇習慣了不會集中兵力出來搶掠,只有攻打縣城等要塞時才會集合隊伍,而這么做的原因往往就是周遭沒有明軍主力存在。
在俞大猷的感覺中,他收下的兵還真不怕和倭寇大打出手只是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
惟一的一次,也就是在岑港一役,倭寇意外的集合大隊與他們死戰,當然最后的結果就是被消滅。
至于突圍出去的倭寇,俞大猷一開始以往是意外,可是發生那么多事兒以后就懂了,也難怪胡宗憲要插手指揮。
想想,俞大猷此時內心里根本沒有絲毫擔憂,反而越發激動起來。
當初在京城的時候,陸炳是對火器持懷疑態度最堅決的人,雖然錦衣衛也裝備了大量火器,但是他并不怎么看中那東西。
俞大猷對火器很感興趣,也支持大量列裝,可都沒有魏廣德那小家伙膽子大,那小子居然想用大量的佛朗機炮和鳥銃組成獨立的軍隊。
好吧,這樣的膽子,俞大猷可不敢想,他還是需要刀盾和長矛這樣的武器,防備敵人近身。
今天倒是可以嘗試下那小子所說的密集火力投送是消滅對面敵人不二的法門,只要足夠的火力打擊,不管對面是銅皮鐵骨還是什么,都只有崩壞一條路。
雖然魏廣德也說了,現在的鳥銃還是差了點,但是數量彌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