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翰林院閑話
嘉靖三十九年
福建由于官府賦役剝削苛重,加以倭寇流劫各州縣,以致民困不堪,各地人民相繼奮起反抗。其中,有大埔的窖民、南灣的船民、尤溪的山民、龍巖的礦工,南靖、永定等處的流民,聲勢最大的窖民張璉等人的起事,官兵每戰輒敗。巡撫劉燾,應接不暇,惟宰牛送給起義之民、擁眾自衛而。朝廷責其戴罪剿捕。
隨著福建巡撫劉燾,福建御史、提刑按察使司的陳情奏疏被送入京城,福建局勢再次進入京官們的眼中。
翰林院里,魏廣德和其他留院官員們聚在院子里,也在討論著來自福建的奏疏。
“劉燾避重就輕了,只說龍巖知縣湯相督兵擊敗飛龍軍,還殺死該部主將蕭雪峰,卻對之前媾和一事語焉不詳,敷衍了事。
我看傳聞劉燾為了不讓反賊張璉攻打周邊府縣,給人送去豬羊之事八成是真的,丟人吶?!?br/>
翰林編修林士章站在花亭里大聲說道。
他是去年殿試的探花,現在和朝中各方勢力聯系較少,所以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絲毫不怕被他人忌恨。
在他看來,巡撫劉燾給張璉反賊送去牛羊的行為不亞于與虎謀皮,居然還說這些人聚眾是為了防范倭寇。
現在好了,人家都登基稱帝,扯起反旗,這個時候卻說自己被反賊欺騙,博取同情,真真是恬不知恥。
“士章此言有理,都是這些地方官吏胡作非為,才導致福建民變,各位應該都聽說了,江南百姓承擔的可不止是胡宗憲的加派,還有地方官府增加的雜役,豈止是福建,整個江南民怨沸騰......”
翰林院里的官員之所以是清流,就是因為沒有地方執政的經驗,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比較理想化。
不能左右胡宗憲加派,那是朝廷、是天子允準的,地方官員作為朝廷派駐一方帶天牧民,就應該體恤治下百姓,千方百計減少地方支出,減少雜稅。
卻不知道,真正下到地方,只有委派官員才會知道主政一方的艱難。
地方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可能政令都無法實施下去,倒不是說地方士紳敢公然反抗,而是官府中人也會有異議。
不觸及他們的利益,或許還會從中說和,可是一旦觸及他們的利益,他們也會采用不合作態度對抗。
人,并未都是書中所說高風亮節之人,都是有各自私心的。
翰林官們這時候都七嘴八舌討論起來,說著各自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