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揣摩圣意
第493章492揣摩圣意
“三大殿改名,有這個必要嗎?”
不過這會兒,裕王確實不解的看向他們,希望能夠有一個答案。
殷士譫想想答道:“殿下,三大殿自建成后屢遭天火所焚.”
只是開了個頭,他就說不下去了,實在是這奉天殿走水的次數太多。
若是在平日里談論,他還不覺得,可是看了高拱送來的條子,上面說的嘉靖皇帝的話,他心里也是忍不住嘀咕此事。
雖然話沒說明白,可是裕王還是聽懂了,想想也是。
永樂十八年,明成祖朱棣剛遷都至北京,第二年就發生大火,燒光新建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座大殿。
不過,由于當時的科學技術并不發達,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天譴”,是上天對朱棣擅奪皇位的報應。
于是,朝野上要求還都南京的呼聲開始高漲,只不過朱棣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拒不遷都,而在三年之后,他病逝于第五次北征的路上,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在此期間,因為朝野議論紛紛,出于對“天譴”的恐懼和連年征戰對國庫的消耗,朱棣在他人生最后三年并沒有著手重建三大殿。
朱棣死后,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繼位,三大殿依舊是一堆廢墟。
此時擺在朱高熾面前的問題很明確,三大殿還修嗎?
這個問題從表面看是一個工程修復問題,背后卻隱藏著國都之爭,重建三大殿,意味著繼續定都北京,相反,則預示著皇帝將會還都南京。
雖然做皇帝是個新手,但朱高熾一直以太子身份監國,因此他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
經過考慮,他決定不重建三大殿而是決定回鑾南京,也就是放棄朱棣的方針還都南京,他先令駙馬都尉沐昕掌管南京后軍都督府,又令太監王桂和鄭和領官軍鎮守南京,還把太子朱瞻基派往南京,下令修葺南京宮殿。
只不過,在最后一步下詔還都前,鐵了心要回南京的明仁宗卻突然駕崩。
朱高熾駕崩后,即位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想遵從父親的遺愿遷回舊都,但是南京頻繁的地震給這位新皇帝留下的印象實在太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