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523伏擊
據《遼東志》記載:“熊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開原,遼河西岸。”
在這部史書中記載:“宗州,在遼東石熊山,耶律隆運(韓德讓)以所俘漢民置。圣宗立為州,隸文忠王府。”確認宗州具體方位的重要參考坐標是“遼東石熊山”。
宋代曾公亮所著的《武經總要》中,留下一個有關宗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信息:“宗州,治熊山縣,在熊山之陽,東遼水,南至顯州一百里”。
這里提到了“東遼水”“顯州”,并且再次提到了“熊山”。
只不過到了如今,熊山已經不再有縣治,明初倒是曾在此處設驛站,即為熊山站,又名安慶站。
不過,隨著明初在北地的收縮,熊山因孤懸邊墻外,所以驛站早早就被裁撤,只留下一個地名。
不過在今日,熊山腳下,兩支大軍一前一后奔馳在遼河平原上,近萬人馬奔馳騰起陣陣煙塵,那場面也是蔚為壯觀。
楊照的命令下達后,處于后面的明軍軍陣中就分出兩支數百人的騎兵部隊,不惜馬力的加速,很快就從左右兩邊追上了前鋒明軍,進而超越,向著前方不遠處的蒙古騎兵沖去。
只是,靠近熊山的那支明軍騎兵部隊,受到山勢影響,位置更加靠近中路,有點擋在明軍前鋒的道路上。
熊山隨名為山,但其實山勢并不算高,只能算是一個丘陵山包,只不過這里可是在遼河平原上,這才把他凸顯出來。
熊山東面就是遼河,此處也是遼河上有名的黃泛區,每到雨季必然因為遼河泛濫變成沼澤。
遼澤其實就是指的熊山東面,靠向遼河的地方。
只不過,現在雨季已經結束,沼澤也在逐漸消退。
不過也因此,熊山的東面,按理來說也是不適合大軍行動的。
而且,做為追擊的明軍,自然也不可能繞遠路,從熊山另一側穿行去包抄逃竄的蒙古韃子,更何況熊山東面可沒有道路條件讓他們通行。
兩支追兵很快就追上了韃子負責斷后的部隊,不過雙方并沒有接觸,明軍有意從兩側包抄,自然不想和韃子斷后部隊交戰。
不過這樣一來,遠離熊山的明軍追兵還好,而靠近熊山的明軍則速度受到影響,而且騎兵隊形也不再保持密集,逐漸變成一條長龍,陣型也顯得單薄了許多。
此時,韃子的前鋒隊伍已經出了熊山,兩側變得寬闊起來,追擊的明軍也已經超過韃子的后衛部隊,接近韃子的中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