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854徐階反擊
江南好,不止于富庶、秀美,還在于人文薈萃,承中華文明之衣缽,營建出一方精神棲息之地。江南園林便是這方精神家園的現實載體,是觸手可及的“桃花源”。
拙政園、網師園、瞻園、寄暢園、個園、豫園、古猗園等匯集江南,是地理的契合,是文脈的駐留。
園林不同于宮殿,在其融自然為一體。
這種觸摸山水、悠游休憩的空間,日益贏得雅士豪紳的喜愛。
魏晉時期,士人階層崇尚清談、隱逸,尋一處遠離戰亂、迫害的田園生活,寄情山水農舍,成為當時流行的社會理想。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即構建了一處人們向往的理想國。他還以“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為私家園林注入了新的理念。
隋唐時期,以王維、白居易為代表的士人把詩文書畫之美融入造園實踐,王維的“輞川別業”、白居易的“白蓮莊”,將建筑美與詩畫美有機結合,逐漸形成更富有特色的園林形態。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繁榮、人文昌盛,私家園林建造大量興起。
一是江南之富庶催生了社會對私家園林的大量需求;二是江南文化之昌盛滋生了一批深諳傳統文化、擁有高雅藝術情趣并懂得建造規律的士人群體。
《江南園林志》言:“吾國凡有富宦大賈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園林之所薈萃,而其多半精華,實聚于江南一隅。”
書中論及蘇州、揚州、常熟、無錫、南翔、嘉定、南京、杭州、南潯、嘉興等50余處園林,代表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成就。它們風貌獨特、小中見大,融山水詩畫于一體,有天人合一的布局,有田園農舍的野趣,將古典園林之美發展到極致。
這一時期的江南園林具有宅園一體的建筑特征,包括日常起居的住宅部分和休閑娛樂的園林部分,園林通常建于住宅區北面或西北面,俗稱“后花園”。
在宅園里,不僅可以丘園養素、林泉高致,還能侍奉雙親,不違孝道。
上海知名的豫園,就是明代四川右布政使潘允端解職歸鄉后,以愉悅老親為名,在宅院旁修筑的園林。
明正德八年,解官回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園,取西晉潘岳《閑居賦》“筑室種樹……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題名拙政園。
出身蘇州徐氏大家族子弟徐佳更是與拙政園第一代園主王獻臣的兒子一場豪賭,以紫芝園和拙政園為賭注,最后徐佳贏得拙政園,成為園主,其大哥徐圭一起搬住進去。
而在這一時期,蘇州園林就是以徐、文二家最為出名。
當然,這個蘇州徐家和松江徐家并非一脈,不過此時紫芝園的東雅堂里,正在被海瑞通緝的徐璠和徐琨正相向而坐,飲茶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