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858隆慶四年
魏廣德出了值房,徑直往宮門走去,蘆布在他身后亦步亦趨跟著。
出了承天門,魏廣德在宮門外廣場上看到張吉,此時張吉已經快步迎了上來。
“老爺,歐陽老爺路過歸德府一病不起,養了半個多月也沒見好,之后人就沒了。”
張吉把一封信交到魏廣德手里,魏廣德抽出來快速看了眼。
信是歐陽一敬身邊長隨寫的,按照規矩,像歐陽一敬這樣有官身的官員病故是要報官的,朝廷也會優撫。
品級夠高的官員,還會按照生前對朝廷的貢獻,賜予謚號一類的獎勵。
謚號是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廣泛通行于漢字文化圈。
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只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謚號來進行概括。
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謚號。
謚法初起時,只有“美謚”、“平謚”,沒有“惡謚”,但自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謚為“厲”后,“惡謚”也就出現了。
謚號的選定根據謚法,謚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謚號時選擇。
上述三類謚號,一般屬于官謚。
此外,還有“私謚”。
私謚,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后,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謚號,“私謚”始于周末,興盛于漢朝。
不過別看歐陽一敬在京城闖出了“罵神”的稱呼,但他本人品級太低,都給事中其實就是正七品官員,當然是享受不到賜謚榮譽的。
“蘆布,你去禮部一趟,把事兒告訴趙貞吉,請他在歸德那邊上奏后盡快處置此事,安排驛馬送靈回鄉。”
魏廣德轉頭對身后的蘆布吩咐一聲,蘆布得了吩咐馬上就往不遠處的禮部跑去。
“張吉,府里安排個懂這些的老人,帶兩個護衛馬上去歸德府,一路護送他們回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