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934議朝會
楊博正式接掌吏部,到任后第一份奏疏自然就是請求京察,汰撤不職官員,去高拱時代的京察大幕由此拉開。
隨著大學士張居正、魏廣德、呂調陽自陳不職,言易一榱不若得一棟,評眾臣不若簡柄,乞賜罷免的奏陳遞上,皇帝不允后,百官接二連三也上此類奏陳。
禮部尚書陸樹聲、左侍郎王希烈、右侍郎諸大綬各自陳,俱詔,照舊供職.....
高官們自陳不職,自然只是裝裝樣子,皇帝都是不允,讓他們繼續供職,而被吏部核查的人,自然又是另一個結果。
此次京察歷時一月,本就是有針對性的,吏部等衙門進行的考察,很快就黜斥吏部員外郎穆文照,都給事中宋之韓、程文等三十二員;吏部主事許孚遠,御史李純等五十三員,降調外任。
光祿寺寺丞張齊等二員閑住,尚寶司卿成鐘聲調外任,司丞陳懿德閑住。
所以這次的京城結束的也很快,大批官員由此被罷黜,經過此次考察,京師各衙中高拱之黨略盡。
其他的京官在經過短暫的驚懼后,很快也反應過來,貌似處理的都是和高拱走得近的一些人,空出的關注一時間又成了香餑餑,大家都不斷走動關系想要升遷。
就算不能升遷,自然也希望能夠轉遷到一個游油水更足或者權利更大的衙門里。
這次斗倒的人里,六科和都察院的人都不少,足夠他們忙活了,而朝廷的轉運隨著京察的結束很快也恢復過來。
對朝廷高層來說,京察引起的變動微不可察,畢竟高拱的門生故舊大多入仕不久,官職低微。
揮舞完大棒,楊博在京察即將結束的時候,又上了一份封贈條陳。
隆慶六年八月初五日,吏部條陳封贈事宜,凡祖父官高于子孫者,得進散官一階。凡丁憂養病給假官封贈與見任同。
凡祖父有削籍者,許令陳情,量準祖父冠帶閑住,外官升京秩者許照見職改給,但外任不得引例。
這就是給京官發福利了,一時間許多京官紛紛上奏陳情,為自家長輩請旨。
其實,由此也可以看出,現在的京官多為官宦世家,許多官員家中長輩或都做過官。
百年成平,天下的讀書人已經從寒門士子變成了官僚家族,普通人家是根本沒有能力供出一個進士來的。
也只有天賦異稟之寥寥數人,憑借天資聰穎才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