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1034金本位
在周圍不斷的吶喊聲中,王之誥向后大手一揮,早就排在最后的百余名刑部差役就一擁而上,從獻俘校尉手里接管這些俘虜,押著就往外走。
行刑,自然是交給刑部執行,而不是宮廷禁衛行刑,這也是萬歷皇帝說的是“拿去”而不會“準奏”的原因,這是把他們交給刑部行刑。
按照大明朝一般的獻俘儀式的流程,依律受刑的俘虜在西廂面東而立,等待交付行刑官行刑。
如果皇帝有恩典,打算予以釋罪,承制官則前往御道跪請處理方法,再把俘虜由東廂押著往南行走至宣制官員西側站立。
不過這次,顯然根本就沒人為王杲等人求情,所以自始至終都是在西廂面東而立。
對于精通《大明會典》的官員來說,這點他們早就注意到了。
雖然明朝皇帝也常常會為表示天朝上國的仁愛包容之心,而進行寬恕、赦免俘虜,不過那都是永樂時期的事兒了。
永樂皇帝主力的三千營,可不就是由投降的蒙古人組成,雖然未必走了這樣的獻俘大典。
隨著所有戰俘被刑部帶走,準備行刑,萬歷皇帝也下了午門。
獻俘大典可不是只有這午門獻俘和處置的一場秀兒,小皇帝朱翊鈞接下來還要返回皇極門,接受百官朝賀,之后是祭告郊廟,遣公徐文璧、侯陳良弼、駙馬都尉許從誠各行禮,收回酺醢果酒還要頒賜輔臣。
這些,都是既定流程。
若是皇帝成年,按制今晚還會在皇宮大辦酒宴慶賀。
不過皇帝年幼,這些自然都被取消。
一整天時間,京城各處都很熱鬧,不過最熱鬧的莫過于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是西四的全稱,它與皇城以東的東四牌樓相對稱,是北京城兩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華商業街。
牌樓又名牌坊,是城市的裝飾物。
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年代建設北京城時,就在東四、西四、東單、西單、東、西長安街等處建有牌樓,這種布局使北京城更加雄偉壯觀。
城市牌樓對老百姓來說,是行路辨別方向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