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1037黃金儲備
宋朝真正意義上出現通貨膨脹就是在官方開始發行紙幣以后,也就是設立官方的紙幣發行機構“益州交子務”之后,規定交子的固定面額,并將鐵錢作為交子的準備金。
交子在發行之前,要先準備相應數額的鐵錢貨幣作為儲備,儲備的貨幣可以供百姓隨時兌換。
同時宋朝官府也為制定了相應的貨幣制度,規定交子的使用年限為兩年或三年,在界滿之后舊的交子就由官府收回,隨即發行新的交子。
這一規定一是為了防止交子過度磨損和民間偽造假交子,二是固定數額的交子擁有相對數額的鐵錢儲備,可以預防交子失信問題。
應該說,宋朝發行交子的規則定的很明確,如果一切按照規矩來,自然就不會發生后面的錢賤現象。
可惜,歷史并未如此走。
當宋朝軍費開支劇增,朝廷大量發行交子解決問題后,惡性通貨膨脹就爆發了。
大量印制交子,就如同此時大明不斷從海外吸收白銀。
當白銀數量超過民間流通需求時,一樣會引發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得利的是大戶,損失的是小民。
張居正自然能理解魏廣德的意思,不過他現在最關心的還是黃金問題。
黃金白銀,民間最喜歡的當然還是黃金。
對于富裕人家來說,誰家沒有大量的黃金制品,黃金首飾,而對于貧民來說,能有一件銀飾就很不錯了。
因為現在大明是處于國際貿易的凈流入,所以國際結算貨幣自然是以大明的要求為準。
大明這邊認白銀,那白銀就是國際貨幣。
可是按照魏廣德話里的意思,一旦大明缺乏黃金,黃金在低價時被夷人換走,當大明需要黃金時,夷人會不會又帶著黃金上門交易?
魏廣德已經說了,現在人家帶的是白銀,可以后若是哄抬金價,把金銀兌換從一比七變成一比二十,甚至更多,那怎么辦?
黃金白銀,在民間可都是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