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1053西海
“云南那邊知不知道這些事兒?”
魏廣德氣憤的吼道。
要知道,按照現在朝廷對西南的規劃,此時東吁王朝占領的地方,在明朝官府的版圖上應該是“三宣六慰”,也就是南甸宣撫司、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還有車里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
中南半島絕大部分地區都在這個劃分范圍,可是現在好了,錦衣衛的情報顯示,三宣早就不存在了,六慰也已經失去了三個。
僅剩的木邦、孟養和老撾三個宣慰司,還都被東吁王朝侵占了大片土地。
因為明廷對西南地區的長期不作為,讓這些宣慰司也逐漸離心離德。
緬甸宣慰司是明朝在西南邊境所設的六個宣慰使司之一,隸屬于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轄地即緬甸阿瓦王朝。
嘉靖五年,孟養國主思陸的兒子思倫聯合木邦國主罕烈以及孟密國攻占阿瓦城,殺死阿瓦王莽紀歲及其妻子兒女,轄地為三家所分。
阿瓦國遣使到云南向明朝當地政府哭訴,然而云南政府居然沒有及時向北京呈報此事。
而宣慰使莽紀歲之子莽瑞體在戰亂中潛逃,奔東吁母家,建立東吁王朝,從此緬甸結束明朝統治,走向了獨立和統一的道路。
也因為早年被滅國的原因,東吁王朝對大明所謂的金字紅牌不屑一顧。
金字紅牌是由明朝中前期,在云南外邊政區實行信符與金字紅牌制度,在邊疆管理、護國捍邊、調停和處置編內內部矛盾方面發揮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但是,明末統治者逐漸放松了這一制度的執行,乃至基本放棄信符與金字紅牌制度在西南邊疆的貫徹。
緬甸看到明朝并沒有出手拯救外邊政區,于是借鑒明朝的金字紅牌制度,采取拉攏周圍的土司頭領的做法。
隆慶二年,木邦得不到明朝支持,在交通道路阻斷,人民缺鹽生活艱難的時刻,“后乏鹽,求于瑞體,瑞體饋海鹽五千登,益感緬甸而患中國,遂攜金寶象馬,詣瑞體致謝”。
木邦缺鹽,向緬甸莽瑞體求助,緬甸施與恩惠,木邦感念,與緬甸化敵為友,投靠緬甸,“瑞體見拔,歡甚,贈以寶帶、緬鐸、白象、姍錦、珍寶、香藥甚多,退兵護之出孤,遂約為父子”。
隨后其他土司紛紛效仿,“潞江安撫使線貴聞拔邀緬惠不貨,亦投瑞體”。
六宣慰中除車里宣慰司雖然遭受緬甸侵擾,但依然堅定作為明朝的政區,其他木邦宣慰司、孟養宣慰司等投靠緬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司逐漸疏離明朝走向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