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1089議事
南北文化上的分裂,讓創建大明王朝的朱元璋頭疼不已,明初的南北榜案更能體現這種對立。
大明王朝起家于南方,無論是科舉還是儒家的正統釋義都是以南宋理學為定義標準,大明文官的核心是以江淮勛臣和兩浙讀書人為主。
但北方的士族卻融合了幽云舊地的文化傳承,顯得更務實的儒家文化。
明朝建立時,徐達還在北伐的路上,大明王朝就不得不面臨這些問題,如何把北方漢人心理上的隔閡打開。
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北方士族的心態捋順,而把大明放在繼承者的角度,也能順理成章的把元朝遺留的矛盾歸于一個圈子。
明初,朱元璋就是采用這個方子處理南北矛盾,許多政策也偏向北方。
而在國家安定下來后,則進行大規模移民政策,重塑同一個歸屬的秩序。
而后面的成祖朱棣,更是直接把京城從南京搬到北京去。
但大明有沒有徹底解決南北矛盾?
其實并沒有。
明朝政治中心在北京,但經濟中心在南方。
大明朝重田稅輕商稅的政策使得老朱家更加注重對北方的統治,而南方的大部分士族早就拋開對耕地的依賴,主動參與商貿。
南方同樣存在土地兼并,但南方士族更多的是對宗族守鄉的執念,他們的富貴更來自與商業貿易的利益。
經濟的差異決定思想的不一致,南方和北方的以商貿為主體的經濟和北方種糧的老傳統相比截然不同。
同時商業利益的一致造成南方士族聯盟,大明朝有東林黨,有楚黨,有浙黨,北方沒有這些條件,自然形不成黨同伐異的同盟,北方只有皇權延續的閹黨宦官集團。
南北一直有對立情緒,只不過被黨爭的表象所掩蓋。
南北之爭,其實到清朝覆滅也沒有解決。
此時林必秀在鄧子龍面前公然說自己是宋朝遺民,自然就是不承認蒙元就算了,順帶著也不承認大明是順天應命,繼承正統,自然就讓鄧子龍很是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