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1151嘗試
明朝的兩京制度其實很早就出現,早在明太祖朱元璋開國的時候,除了定都于南京,他還在開封弄了個“北京”,這也是明朝兩京制度的雛形。
后世都以為明朝兩京制度發起于朱棣,其實是錯怪他了。
朱元璋這一制度旨在解決明朝時期南北之間的資源分布矛盾,確保國家安寧,并嘗試在南北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重心南移和軍事力量北聚之間的矛盾,為明朝長期穩定和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后來朱元璋發現這樣的設定好像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就在洪武十一年,撤銷了開封京城的頭銜。
再后來燕王朱棣搞了一場靖難之役,搶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但是朱棣進入南京后,“被迫”處理了一幫不肯降服的建文舊臣,弄得南京城人心惶惶。
等到朱棣在南京正式登基稱帝,他心里還一直不踏實,總覺得南京不如自己的根據地北平好。
于是朱棣果斷下旨,遷都北平,并將北平改名北京。
雖然北京成為了明朝新都,但是南京也還是名義上的都城,所以明朝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著兩個都城。
直到明英宗繼位后,才正式確立了北京“正都”和南京“留都”的地位,兩京制度也就此形成。
“留都”南京又到底起個什么作用呢?
簡單地說,就是管理著南方的這小半壁天下。
雖然南京沒有都城的名頭,但是南京的政府機構卻保留了下來。包括完善的六部制度和翰林院、督查院等重要機構,北京有的,南京全都有。
比如說南京六部,也算實權機構。
吏、戶、兵、工四部分別負責南京及其周邊各省的官吏考察、稅糧征收、地區守備和水利屯田等職責。
只有禮部和刑部有些尷尬,皇帝和朝廷都在北邊,禮樂制度和法律制定自然也輪不到南京的小朝廷。
所以南京禮、刑兩部的職能進行了弱化,只能管管南京禮制和治安方面的小事。
錢多事少官還大,整日悠閑自在,看似南京做官貌似很幸福才對,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