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1221新戰爭模式
魏廣德說出的“賦役盡出田畝”很是打動張居正,概因這就是這個時代人們對財富的認知。
雖然魏廣德一直對外宣傳經商能聚財,但受到四書五經的影響,“有土斯有財”始終被文人奉為金科玉律。
當然,張居正對于財富,還有自己的看法,其實從他早年做的“生財有大道”這篇八股文章就能看出來。
是的,其實張居正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朝廷斂財,積財,他認為財富都是增收節支積攢下來的。
他不是不知道魏廣德提倡經商,也知道經商能夠致富,但做為首輔,他不能茍同。
“斯則勤以務本,而財之入也無窮。儉以制用,而財之出也有限?!?br/>
這才是他認可的致富之道,絕對不是靠著經商,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獲利。
“之前因為考成法,聽說下面有官員為了完成每年的任務,對百姓施以酷刑,逼迫錢財完成賦稅任務.....”
張居正低聲開始說起來,其實對于張居正改革,雖然歷史上褒大于貶,但爭議其實也是不小的。
根源就在于不管是清丈田畝還是施行一條鞭法,本質上并沒有減輕百姓的稅務負擔,只是減緩了繳稅的方式,同時給了贖買徭役的政策。
在此以前,這些都是私底下由胥吏操作的,并沒有國家大政的支持,屬于一個灰色地帶。
但實際上,雖然開了這個口子,但是百姓還是拿不出錢財來,提調到了還是只能背井離鄉去服役。
而對于讓百姓傾家蕩產的,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役和丁稅,畢竟賦出自田畝,家有薄田有可能被壓榨,但是無田,再沒有了丁稅,官府自然就不能再對庶民強征苛捐雜稅。
可以說,魏廣德攤丁入畝的法子施行,只要杜絕地方上對無地百姓征稅,正稅、雜稅盡出田畝,雖然土地兼并制止不了,但是卻能把壓力轉移到地主身上。
而對于魏廣德來說,發展資本經濟需要大量勞動者,讓他們沒有負擔只為了生計,那不管是在地里刨食還是進城務工,似乎都是不錯的選擇。
只要之后,再把支持工坊的政策制定出來,百姓失地就進城打工,做個打工人,也能維持地方上的穩定。
即便有人說地主會把官府的賦役強壓到農民頭上,給他們加租。
其實這不重要,他們只要知道,除了種地,其實還可以進城做工賺錢養家就好了。